中考改革对初级中学教育教学的影响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教育”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做好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中考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初级中学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都有了崭新的面貌。为了进一步响应我国中考改革的号召,初级中学不能只是在形式上追求改变、创新,更应该在内涵上深入思考,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制订新时期的教学方案。文章从中考改革前教育教学现状开始分析,重点探讨中考改革对初级中学教育教学的影响,希望为广大的教职工群体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参考。
关键词:中考改革;中学教育;教学分析;教学影响
一、 引言
在我國“中考改革”的大背景下,众多初级中学都在积极践行改革的精神。但在实际情况中,真正通过中考改革,取得一定教学进步的初级中学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有些初级中学,在贯彻“中考改革”的过程中,盲目地追求形式上的变革,忽略了对“中考改革”内涵上的深入理解。其实,中考改革并不是没有现实依据的,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中考改革的深刻内涵,制订中考改革后的全新教学方案,广大的教职工群体可以对传统的初级中学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冷静、客观的分析,从中获得一定启发。
二、 中考改革前教育教学分析
(一)各学科发展不均衡 体育课程普遍不受重视
在中考改革之前,我国初级中学的教学体系主要是围绕“语、数、外”这些学科展开,语、数、外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这样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语、数、外的学习中,忽略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尤其是“体育学科”。大部分初级中学不重视体育课程,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第一,学校的体育课时安排的比较少,学生一周只有1~2节体育课,无法在有限的课时中真正学习到知识,真正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第二,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除了会引导学生进行跑步、跳高、打球等一系列体育运动外,更多的时间都是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学生很难在体育课程上感受到体育的内涵和意义;第三,有些初级中学的体育课,很容易被其他学科的教师“借课”,尤其是语、数、外的教师,只要他们有需要,就会向体育教师借课。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感受不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就会对体育课的学习缺乏动力。
(二)过于关注学生学习成绩 忽略学生的素质教育
我国教育部门之所以重视“中考改革”,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希望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希望各级领导和教师从“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转向“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助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型人才。在中考改革之前,我国初级中学缺乏素质教育的表现,主要有这些方面:第一,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很少贯穿一些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审美教育的内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感受到获取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意识不到自身品格修养的重要性;第二,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学语言,还是教学态度,都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给学生施加了太多学习压力,让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第三,在传统的初级中学考核中,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往往只会通过单一的“考试”来实现。如果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校领导和教师就会给予表扬。如果学生在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教师就会联系家长,共商对策,给予学生更高的学习要求。这样的考核形式,忽略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关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三)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中考改革”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不仅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在中考改革之前,我国初级中学在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主要存在这些不足:第一,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学生只是倾听者,教师没有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思维不活跃;第二,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习惯采用“口述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对于一些核心知识点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听不懂”“学不会”,陷入越学越自卑的学习状态中;第三,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营造的课堂氛围过于“专制化”“纪律化”,让大部分学生都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少会有学生敢于突破教师的专制和纪律,进行一些大胆的创新。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变得“按部就班”,无法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 中考改革对初级中学教育教学的影响
(一)倡议各学科全面发展 重视体育课程教学工作
在“中考改革”的指导思想下,我国初级中学在规划新的教学体系时,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学科发展问题,除了要重视“语、数、外”这些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大力支持“体育课程”的开展。具体来说:第一,学校要重新规划现有的体育课程,适当增加体育课时,不要让学生一个星期只能上1~2节体育课,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接触体育课的机会。当然,,这个增加体育课时的改革,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展开,要取得广大教职工的理解,要循序渐进地展开改革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不能给广大的教职工带来过于沉重的教学压力;第二,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在户外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一些体育运动展开,缺乏对体育内涵的讲解,导致学生对体育内涵认知不足。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师要适当地结合“室外教学”,给学生进行体育内涵知识的科普,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程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第三,除非有特殊原因,一般情况下,严禁学校发生“借课”的情况,鼓励各学科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教学工作,不占用其他学科教师的课时。
(二)建立健全新的考核体系 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加强素质教育”是我国实行中考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加强素质教育呢?第一,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科学融入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审美教育等内涵,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人文的熏陶、心灵的启迪,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第二,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表扬”,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主动地投入到各学科的学习中;第三,在中考改革之前,大部分初级中学的学生都是因为“考试”而学习,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学习动力,主要是由学校的考核体系决定。随着中考改革的影响,初级中学要建立健全新的考核体系,除了理论知识考核,还应该增加“素质教育”考核内容,分阶段对学生实行“素质测评”,素质测评的形式可以是“家校共评”“同学互评”,也可以是“网络评选”,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更是为了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成为一个受大家喜爱、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