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口语分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口语已经成为21世纪跨文化人际交往的重要技能。小学英语属于英语口语的启蒙阶段,应该注重多策略、多模式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基础水平不同,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再是笼统地统一对待,因此分层教学教学也就应运而生。基于此,文章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阅读相关参考文献对小学英语口语分层教学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为小学英语教育提供一些思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口语;分层教学
一、 引言
分层教学法是随着教育不断发展的产物,它非常符合“因材施教”这个理念。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策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变,很多孩子在学校正式开展英语教学之前就早早接触了英语。因此,从教学一开始学生的水平和基础就是不同的,分层教学法对于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十分重要。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现如今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二、 小学英语口语存在的问题
虽然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已经有了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也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更迭产生了部分新问题。
(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口语的教学模式都是比较单调枯燥的。以教师朗读,学生跟读为主。课下的复习内容,就是笼统的课文背诵。学生缺少恰当的引导语,直接进入了不断重复、机械记忆的学习中。这样非常不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也不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更为注重写、听两个必考模块的训练,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呈现一种畸形。
(二)缺乏英语口语氛围
语言需要氛围,需要环境。然而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口语的重视程度是很低的。口语教学也仅仅是为写和听两个部分服务。大家日常也基本上以汉语交流为主,身边的媒介基本上都是以汉语为主,教师的重视程度低,学生的口语环境很不好。老师只注重单词记了多少、课文有没有背会、语法有没有掌握,对于学生较为糟糕的口音、表述视若无睹。学生自身也不在意口语,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当今社会需要的就是具备专业能力的语言人才。很多学生到了大学甚至进入社会,都不敢开口,或者一开口就要闹笑话,这就是长期以来教师的忽略以及没有英语口语氛围所导致的后果。
(三)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家长理念的不断革新,使得很多学生早早就接触了英语,具备一定良好的英语基础。一些幼儿园、早教班都有对应的英语学习,也有一些家长自身水平较高,也会影响学生的初始水平。然而提早接触不一定都是有利的。一些孩子在幼儿园养成了错误的口语习惯和表达方式很难纠正,还有一些孩子则是学习习惯的问题。面对这样参差不齐的初始英语水平,面对个别学生养成的不好的口语习惯,教师们笼统的,大而化之的教学没有针对性,完全不利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久而久之也会丧失学习兴趣。
(四)评判标准较为单一
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口语的评判标准就是流利地背诵一篇课文。这样完全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相悖。既不考虑对话的情境,也没有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只是机械地记忆句子,甚至机械地记忆单词顺序。
三、 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教学法是随着教育环境不断发展和变化应运而生的教学模式,具有因材施教的重要意义,对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是里程碑式的创新。但要想实施的好,就要先弄清楚它的原理和基本原则。
分层教学最早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与中国儒学宗师孔子“因材施教”的观念可谓不谋而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要反复熟悉教材,首先根据学生的口语水平不同进行分层。其次,要注意观察不同学生的长处和短处,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好,但表达能力一般。有的学生词汇量较好,但发音存在问题等。此外,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喜好,结合他们各自的兴趣点进行分层。最后,高低年级的学生心智思想都有所不同,一些简单的游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充满趣味性,但对于即将进入初中的高年级小学生来说可能索然无味。除了班级内部的分层,在教师自己制定日常教学策略的时候也要注重年级分层。只有统筹结合上述多个维度的分层,才能真正有效做到因材施教。
四、 小学英语口语分层教学相关策略
通过分析小学英语口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了解分层教学法的意义和基本原则,就要结合实例以及教学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策略制定。
(一)对学习任务进行有效分层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其中语言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教师可以基于此对教学任务进行有效分层。例如,一个班里的孩子大致处在三个口语水平。第一层的孩子只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表达表述就可以算是完成教学任务,第二层的孩子要达到交际应用的能力,视作完成教学目标,而第三层的孩子要在口语训练的过程中着意引导他们的语言逻辑意识和思维推理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具备及一反三的能力。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This is my day”。第一层的孩子只需要会读能听懂对于时间的提问即可,而第二层的学生要能在情境创设下应用所学进行社交演习,第三层的孩子要掌握对于教材中内容不同的提问以及回答方式。这样改变教学任务、改变教学目标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口语情况制定的最基本的分层策略,着重训练每个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二)对口语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分层
根据新课改概念的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不同,在自主學习的时候如果笼统地一概而论,只是把教材抛给学生简单粗暴的自主学习很可能只是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最后成效并不好。教师可以把学生根据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组,让每一组都有水平不同的孩子,在上课之前,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将内容进行一定的划分,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自主学习,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分得的内容也不一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当对方的“小老师”,完成自己那部分的教学,而教师最后只需要把课程难点讲解一下,重点强调一下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了。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第四单元“What are you doing?”,旨在练习正在进行时的提问与回答,,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负责单词的口语部分,即能把单词读下来。稍微好一些的孩子可以尝试负责提问回答的对话部分,而水平最好的学生负责较长的段落和情境带入的练习。最终的效果应该是学生了解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对现在进行的动作提问并且回答。内容的分层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学习的参与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互相带动,既能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融洽了同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