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小组汇报交流有效性的策略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小组合作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小组合作这一方法得到广泛的推崇和运用,将其运用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小组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由于其课堂效果显著,因而被广大教师热捧。但在实践中发现,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一开始兴趣浓厚,但过不了多久,他们的学习欲望就会逐渐降低,究其原因,除了低年级学生自控力较差外,主要是因为汇报交流方式单一,从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那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汇报交流活动呢?文章就这方面的话题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其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低年级数学;汇报交流
一、 引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依赖记忆和模仿,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由此可见,小组合作是推動新课改进程的主要手段。它改变了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将学生推到学习的前沿,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加主动地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小组合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把握合作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汇报交流这一环节,它是合作学习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着合作的质量,更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充分把握。
二、 做好汇报交流工作的充分准备
(一)培养骨干
小组合作一般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小组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在每组中培养汇报展示的积极分子,为其他成员树立榜样,起到带头作用。具体在工作中,教师可以从每组中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入手,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中培训,教会他们展示的先后顺序,安排好展示的步骤,只有展示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听的学生才能听清楚,才能取得理想的汇报交流效果。在这些榜样的带动和示范下,其他学生会逐渐被带动,最终出现人人参与的局面。
(二)选拔小组长
小组合作是一项团队活动,需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序进行,否则合作活动将是一盘散沙,小组成员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让合作学习大打折扣。因此,选拔组长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首要环节,也是确保汇报交流顺利进行的保障。首先,教师要选出责任心强、发言积极、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其次,组长虽然是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但他们毕竟年龄较小,知识和生活经验不足,在组织汇报交流时会不知所措,面对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解决,因此,教师要对组长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要组长的组织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才能带动组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汇报交流。培训工作主要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1. 合理分工
组长要按照组员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工。如让性格活泼、基础扎实的成员汇报操作环节,性格内向、书写较强的成员汇报表格、报告等。这样每个组员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实现个性发展。
2. 督促组员主动汇报交流
组员在组长的监督下积极交流,使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每个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培养组员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意识。
3. 有序安排
为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和作用,真正体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合作理念,组长要有序安排交流顺序,避免合作交流成为个别学生显示的平台。如组长可以先让每组的学困生发言,其次是中等生,最后是优秀生。也可以先让会的组员说,不会的认真倾听,听完后再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发言,促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 灵活协调
合作交流是不同思想的碰撞、是不同理念的融合,因而在这一过程中组员之间会产生意见分歧,这时组长就要灵活协调,避免意见分歧上升为矛盾冲突。可以让持有不同意见的组员说说理由,小组成员投票赞同。当组员回答正确时给予掌声鼓励;当组员回答错误时,给予安慰和引导。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带头先说,带动和感染组员。
5. 归纳整理
组长要将组员的不同意见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归纳整理后向教师汇报,为教师的授课提供素材。培养组长的组织、归纳、协调等能力,确保汇报交流的有效进行。
(三)多元评价
汇报交流是对合作结果的展示,是小组成员智慧的结晶,因此,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总结和评价。对内容进行总结,对展示方式进行评价。评价要善于发现优点,委婉提出不足,避免打消学生汇报的积极性。
三、 小组汇报交流的方式
(一)新授课
1. 解决问题课
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一课时,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通过交流对估测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找到估测“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的方法,如步数估测法、时间估测法、站点估测法。汇报时就可以派小组代表汇报,再由其他组员补充。
2. 计算课
如在学习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一课时,对于“44×25”的简算算法,可以先让小组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并汇报。他们分别将44分解为11和4的乘积和40与4的和,再分别利用乘法结合律和分配率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更多做法,如将25分解为5与5的乘积或者20与5的和,利用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计算。针对这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找出最优解法,深化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
(三)几何图形课
如在学习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可以让小组中的三人汇报展示,第一个学生讲如何通过测量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第二个学生讲如何通过剪拼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第三个学生讲如何通过折叠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最后小组长对这三种方法进行总结性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