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对策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之后,通过多重维度去扩展知识体系,并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一种联系,从而重新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目前的教学中,大多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文章基于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帮助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一、 引言
我国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依然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了解和懂得数学知识,处于一种表层的认知水平,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教师存在有较大的依赖性,将学习认为是自己的一个任务,缺少一种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得学习效果较差,学习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掌握深度学习策略。
二、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在教学中由于受到学生年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计划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知识的深度引入作为重点,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大多只停留在表面,总体学习效果不理想。
(一)教学缺乏系统性
教师在教学中大多按照规定教材进行讲解,教材本身在设置时,注重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但在设置时各章与各章、各节与各节之间联系时,教师在教学中也通常未注意到知识间系统性的建构,这样,就会导致数学知识零散化、模块化,学生无法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不够牢固和深刻,从而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二)缺乏实际运用能力
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是将书本中的知识讲授给学生。更多的关心于学生会不会这个公式、会不会这道题,而较少关注学生能否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遵循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法,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只是,较少主动地去思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题材的選择上,也未注重建立题材与生活的联系,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接受难度大,,难以深入地理解。
(三)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般是通过讲解数学公式、习题练习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教师会一遍一遍地讲解,如果学生还难以理解,教师就会认为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教学效果不佳。现在小学生在个性和能力发展中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跟随时代和学生的发展而发展,依然以一种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必然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三、 小学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对策
深度学习是与浅层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并非指知识的深奥程度,而是让学生主动、批判地学习知识,同时注意知识与经验的联系,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情境之中,有效解决问题。深度学习能够解决浅层学习带来的问题,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引作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深度学习,增强深度学习的能力。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兴趣易转移发散,自我控制力较弱,教师更要注意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学会独自思考、寻找适合于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要积极地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展示数学学科的丰富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学习“除法”这一节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不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由于除法这一节本身是小学数学中难度较大并且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突出预习的重要性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在课上的接受难度,增加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查看自己在预习中的想法是否与老师一致,不一致的地方要进行在度的思考,是老师的方法正确还是自己的方法正确?老师为什么那样做?我又是如何做的?进行主动的思考探求,对于不能理解的部分要在课上及时地向老师请教和交流,从而全面地理解知识。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对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从而增强了对问题进行剖析和分析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深度学习能力。教师自身也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知识水平,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深度学习,全面地培养学生。
(二)引入微课教学,解决教学难点
传统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目标要求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以保证学生能够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间学习基础和水平都有差异,一对多的讲解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会出现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还在一直重复,而一些不理解的部分教师却很快跳过了,使得各个章节的学习效果无法统一,教师也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学习和教学效果都得不到提升。微课堂以短小精悍的视频课堂形式,直观地将教学重点呈现出来,学生可选择性强,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学习“加与减”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做好课程准备,录制微课小视频。注意在微课前段讲解加号与减号的含义等基础性的知识,在视频中段录制加法与减法的运算及其规律,在后段录制加法和减法的运用。并且在视频的简介处,教师要标注时间段,告诉学生不同内容都在几分钟处开始,方便于学生查找,甚至可以直接录制三个微课小视频,让学生直接查看自己需要的那节视频,高效利用时间。微课前段可以以小精灵的形象引入加法和减法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选择生动鲜艳的图片代表加号和减号,增强学生的视觉注意力,让小精灵代替教师为学生讲解加号和减号的使用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段可以用动画的效果强调运算的过程,使枯燥的运算过程富有趣味性。在微课后段,要把知识引入到实际问题中:小朋友到农场去游玩,看到有好多的小鸡在鸡窝里趴着孵蛋,还有好多小鸡在农产里面吃谷子,但是不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学生需要知道问题的答案就需要提取画面信息,数出趴着的小鸡和吃谷子的小鸡各有多少只,再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不仅增加了,更引发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学生的深度思维得到了锻炼,增强了知识的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