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的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体育作为小学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存在密切联系,需要教师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形式等方面着手,提出有效学生兴趣培养与疏导的策略,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兴趣;培养;疏导;探讨
一、 引言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综合发展,尤其是针对小学体育学科,对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促進学生未来更好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对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准确把握,导致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影响到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和体育综合素养提升,还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
二、 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在生理特点方面,小学阶段学生年龄介于7~12岁之间,正处于骨骼生长和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体育运动锻炼对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要联系学生生理发展特点,对体育项目、运动时间、技能训练等进行科学合理安排,才能够达到增强体能、健康发展目的,在良好身体素质支撑下,学生也能更好开展文化知识学习;在心理特点方面,受到小学生年龄较小影响,使学生认知水平发展不够成熟,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在体育课堂中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兴趣缺乏等问题,进而降低了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求教师对小学生性格特征进行了解,并将游戏、娱乐性项目融入体育教学中,既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又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和积极性,使体育教学更加顺利和高效完成。
三、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意义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爱新鲜事物的个性特征,并且对体育运动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又很难长久保持注意力和兴趣,再加上小学生认知水平较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都没有完全建立,在对体育运动选择、学习和训练上,需要教师从旁发挥引导作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体育学习意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项目中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并借助丰富的体育运动素材和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式,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发展学生体育个性,使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能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个性化发展。
四、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个成长与发展生涯中的基础阶段。加强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但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与教师对学生的干预和指导不合理有关。首先,体育教师过于干预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从而限制了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其次,小学生由于生理年龄的限制,本身就没有较强的自主思维意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太过强势,那么必然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体育教学充满抵触,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论的灌输,而不会对体育活动产生任何的兴趣。
(二)体育教学模式不完善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小学体育教学依然以传统的模仿式教学为主,即教师先进行各种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再示范标准的动作,进行动作技巧的讲解,最后再由学生进行模仿和自主练习。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很难再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如果教师不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调整,那么将很难激发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另外,部分教师没有从整体上做好体育教学的规划,既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合理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过程不系统,,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小学体育教学时间和空间受到了压缩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文化课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小学生应当将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上面。而与文化课相比,体育课就显得微不足道。在这种情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会受到压缩,其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五、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与疏导方法及建议
(一)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和疏导,可采取方法有:(1)语言诱导法。受到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制约,使小学生事物认知较为模糊,不能够仰赖自身思维认知和生活经验,对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准确获取,这时候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就开始发挥作用,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生动形象语言和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并引发学生对体育活动充满浓厚兴趣,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训练也会更加事半功倍,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树立正确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2)教师榜样法。教师作为体育活动组织者和教学引导者,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为此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好榜样,在注意自己言行、态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甚至引入生动有趣优秀运动员、明星等事迹,可以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高;(3)教学革新法。随着新课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断渗透和深化,教师开展教学也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整个教学也以学生为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上也更加契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学生在丰富体育活动和多样化体育教学方式引导下,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显著提高,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学生体育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