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的实践分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问题导学强调以问题为主线,探索灵活解决问题的一切有效方式。文章对问题导学的有关概念及特点进行了介绍,提出围绕未知知识点,引导学生提出导学问题;以原有知识点作为基点,设计过渡性导学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转向探究性导学问题等在高中数学课堂应用“问题导学”的有效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过渡性导学;探究性导学
  
  一、 问题导学概念简述
  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引下,我国教育领域普遍认为,围绕学生的“全面成长”开展教学工作,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地理解。此种教学思路即为“问题导学”,好比武侠小说中的经典桥段——主角往往在生死之间,能够领悟更加高深的武学。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知识点即为“武功秘籍”,解之不尽的问题即为一个个难关,只有清晰无误地掌握解析过程,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能够达到理想彼岸,知识点方可算是被真正掌握。
  一般来说,问题导学的思路如下。
  第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永远是下乘教学方式,无法代替学生自主学习的上乘学习模式。
  第二,教学过程必须“因材施教”,片面强调“整体把控”的“灌输式教学”,是教师的“偷懒”行为。
  第三,只有强调并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时间尽可能地“还”给学生,使其通过“独立、自主、合作、探索”等方式,“發现问题、创造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听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问题导学以一种教学模式的“形态”应用于教学过程,但其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理念,原则上不应该具有任何限制。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需符合现代教学的根本需求即可。比如通过微课短视频、网络在线直播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前完成高质量的预习,使导学问题发挥最大的价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还会使广大教师从中获益,进而总结出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
  二、 问题导学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独立性和连续性的有机合一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强调“一切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最终的解决,如果不再具备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意义,那么提出的问题便失去了价值”。简单来说,问题导学的核心在于“有效提出问题、提出有效问题”,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探索过程。因此,“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问题导学的基石。比如在高中数学中,函数与立体几何所占比重较多,均为教学难点。很多学生对于“函数究竟是什么”缺乏必要的理解,其中y与x、z之间的关系容易使其“晕头转向”,随着知识点的增加,未曾牢固的知识体系中必然存在大量的知识欠缺,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问题导学方式,可以促进“教”与“学”独立性和连续性的有机合一,将复杂问题逐渐拆解成多个层次分明的小“模块”,在逐一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以函数为例,在传统教学中,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等,随着难度的逐渐提升,很多学生必然产生“无力感”,特别是在很多教师反复地强调“机械记忆”的时,诸如“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等“规律总结”内容,使学生的思维麻木,遇到相关问题时,无法从问题入手,展开“为了解决最终问题,需要首先解决哪种其他问题?其他问题需要更加基础的求解?还是存在于已知条件中?”如果学生缺乏此类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必然面临重大问题。
  从本质上来看,提出导学问题的过程是对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性进行分析,既需要切实掌握单一知识点确切内容,又需要联合其他,整体性地运用。如函数问题与直角坐标系的融合问题,所谓“坐标”,本质上是点位,无论x、y,都具有特殊含义,x的变化会导致y的变化,故而在难度稍低的问题中,y=kx为主要形式。到了深层次的知识中,y从因变量转变为自变量,表达形式“进阶”位Q=kx+dy+az,其中Q可以是一种数学逻辑关系,也可以指代具体的立体结构,但函数的本质并未发生变化。因此,教学双方开展导学问题教学时,应该围绕问题提出和解决、知识点的独立理解、多重知识点的整体运用三个方面重点讨论。当上述内容全部理解透彻,数学成绩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二)围绕“预习、课中、课后”构建完整的导学学习体系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突出了导学案的引导性、学习的自主性、小组的合作探究性和学生的充分展示性。换言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学习难度的设定等,需要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有所区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围绕“预习、课中、课后”构建完整的导学学习体系。
  首先,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课短视频的方式,将知识点中的基础部分详细讲解,使学生们充分预习,提前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应该集中注意力,反复观看,不仅需要“记住”,更需初步了解。此阶段的重点在于发现问题,并进行总结,进入课堂教学阶段后,寻求教师的答疑。
  其次,课上解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完全由教师掌握,任何知识点均被详细划分,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生只需跟着教师的思路即可。然而此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比如为了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而引入的直角坐标系,如果学生对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不甚了解,看到立方体下意识地“建系”,不知其所以然,不清楚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旦遇到未曾见过的题型,思维将无法发散。故而课堂答疑解惑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自主提出问题,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更重要的在于掌握导学问题学习方法。
  最后,当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学生更应该充分运用问题导学方式,加以巩固,使自身真正掌握知识。
  (三)引出导学问题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导学问题模式虽然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学习方式,但引入导学问题的方式、过程并非固定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通过针对性的方式引出问题。针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知识体系“整体导入”的方式,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针对接受能力一般、基础尚可的学生,教师应该将导学重点放在知识点的巩固阶段,每次提出问题时,应该具备较强的指向性,让此类学生首先牢记并理解单一知识点,具备一定的积累之后,方可逐渐向“知识体系形成”方向扩展。不同的学生本身具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过程,因此提出的导学问题也会存在差异。教师需要做的,并不是促使整体性的导学问题统一,而是应该有所侧重,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从其提问过程中,判断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辅助其他方式,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


英语口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
关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思考
数学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因素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
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英语课堂问答策略的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设计的应用
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拓展角度的问题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改革谈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
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
谈提高高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