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设计策略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孙一丹
  摘要:提问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和培养其创造意识,有效的提问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走,深入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介绍了提问教学的作用,分析了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的原则,并探讨了有效提问的设计策略,以期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提问;原则;策略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说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也不为过。高中阶段数学教材的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加大,学生难免会感到学习压力过大,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久而久之就容易打击其学习信心,影响学习效果。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提问环节,利用难易得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讲解的内容上,自主分析、思考和探索,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一、 提问教学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两方面情况判断学生是否扎实掌握了教学内容,其一是学生是否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是否记住了讲解的内容;其二是学生是否能跟着教学思路走,有没有被“落”下。教师若能实现这两点,就基本达成了有效教学的目的,至于该如何实现,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教学方法,在恰当时机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灵活调整教学任务,适当提醒走神的学生,让大家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之中,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与讲解步骤自主思考,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问教学凭借自身优势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针对提问教学的作用说法不一,但有几项内容是得到大家公认的,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方便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等,而其他各类观点则几乎涉及了课堂中的全部教学行为,有很强的宽泛性与包容性。事实上,提问教学并不是字面意思上的简单的课堂提问,其作为一种教学行为,是具有丰富意义的。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可起到以下作用:①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动课堂积极性;②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跟着教师的思路走;③让学生明确教学要求与目标;④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帮助其巩固已学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⑤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⑥获得教学反馈信息,适当调整和改进教学;⑦激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⑧在不同教学环节、新旧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
  二、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要评价一门学科的教学是否有效,一个基础性指标就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脱离教学目标的教学不能被称之为有效教学。为了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确定问题所对应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一堂课中提出的所有问题与哪一系列目标对应等,做到有的放矢。
  (二)科学性原则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具体而言,就是要确保提问的表述方式、知识范围、要求、内容等的准确性,明确提问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提问,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领略数学的魅力。
  (三)启发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回答,但于结果相比,更重要的是过程,所以设计提问时要遵循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思考,尤其是在学生思维堵塞、形成定式的時候,教师通过恰当的提问为其指引方向,,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和探索得到答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灵活性原则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并不一定如课前设计时预想的那般,因为学生是有思想、有自己个性的个体,所以教学活动不可能一成不变。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的思维发生变化,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可能会提出质疑、发表新奇的观点,这些都是正常的,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遵循灵活性原则,一旦出现和课前设计中不同的情况时需做出灵活处理,而不是依旧照本宣科。
  (五)适度性原则
  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提问教学时要遵循适度性原则,这里的“度”包括多方面内容,如适度、梯度、难度、速度等。问题的数量要适度,合理分配不同难度的任务,不要安排较多太过简单或困难的任务;提出问题后,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以免问题衔接太快让学生无法反应而着急;在表述问题时确保语速适宜,清晰表达,让学生能听清和理解,方便下一步的思考。
  三、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设计策略
  (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问题难度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等,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根据其数学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设置问题难度,问题不能太过简单,这样学生会感觉无聊,无法激发求知欲和探索欲,但也不能太过困难,提问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回答,那么提问也就失去了意义,而且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信心,所以难度一定要适度。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问题中加入生活元素,用生活问题的形式呈现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让问题富有趣味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比如,讲解《概率》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班内的学生带入题目中,向学生提出以下例题:“上次运动会中,咱们班的张强和李明各获得了百米跑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现在让他们两个单独比赛一场,假如李明获胜的概率是30%,两个人同时到达终点的概率是10%,那么张强不输的概率是多少?”学生听到题目就觉得很有趣,联系实际可知比赛结果共输、赢、平局三种情况,张强不输的情况即张强赢或平局,分析已知条件可知张强赢的概率为1-30%-10%=60%,所以张强不输的概率就是60%+10%=70%。学生通过将生活问题简化成数学知识并列出式子,可以掌握解题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养成从数学变式中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


关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思考
数学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因素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
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设计的应用
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拓展角度的问题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改革谈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
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
谈提高高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存问题及对策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