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周洁
摘要: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蕴具有无限魅力,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把握古诗词教学的特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诗词文化,推动我国的国际化进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度在不断增加,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变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分析古诗词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针对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使得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本文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展开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传统文化
在西方文化思想与东方思想不断碰撞的当下,我国传统文化遭受巨大的打击,小学语文教师也应深入思考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有效路径。在小学古诗词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是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的必经之路,对于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以及思想价值观的培育具有积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为学生传递古诗词情怀的过程中,,达到弘扬并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一、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教材传统文化设置欠缺
新课标对小学古诗词进入教材做出了如下规定:“关于古诗词方面的教材安排,不仅要提高比例,还要突出教学重点,注重单元知识间的整合,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教育。”但是根据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来看,关于古诗词的数量存在不合理性。虽然内容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且很多内容浅显易懂,但是自然类型的古诗词占据篇幅较多,会占据其他类型古诗词的份额,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小学生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当下,关于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传统习俗、哲理诗等类型,增加古诗词教学的系统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优质的教学方法能够在短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渴望获得新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不然。但是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感到古诗词学习非常乏味,不利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为学生阅读范文,之后再为学生进行讲解,主要学习诗词创作背景并翻译诗词。这样一种教学过程千篇一律,学生感觉不到古诗词课堂的新奇感,学习积极性自然不会太高。此外,从这种教师“一言堂”的形式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能激起他们的探究热情,这种呆板的教学形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三)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够高
每个人之所以能力具有差异性,主要在于他们自身的兴趣度。对于古诗词有着极大的学习兴趣,那么他們会主动关注并探究古诗词内容,甚至主动背诵并积累相关字词;但是如果兴趣不足,那么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会避而远之,参与热情不高,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也就比较欠缺。此外,小学生课下主动学习古诗词的意识不强,对于现如今的诸多快餐文化心向往之,往往很难耐心诵读古诗词,这不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
(一)构建古诗词校本课程,掀起传统文化热潮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思想得到升华,深入体会古诗词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学校角度来说,应积极开发古诗词校本课程,营造浓厚的古诗词学习氛围,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古诗词课外活动,在依托校教材的基础上实现古诗词的校本课程开发。例如,可以制作书笺,搜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诗作,并将其呈现在书笺上,为学生组织书笺交流会;也可以通过话本汇编的形式,将古诗词的内容进行演绎,让学生在课下时间进行分享;也可以开展系列活动,古诗词大赛、古诗词吟唱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诗词,强化他们对古诗词的印象,进而产生极大的求知欲,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些都是推进古诗词校本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有效拓宽古诗词教学空间,让学生在充满浓厚诗词文化的氛围里获得熏陶,从而形成传统文化学习热潮。
(二)提升教师诗词素养,增加自身的文化储备
教师自身的诗词素养能够进一步引领学生,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教师应提升自身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度,强化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感悟诗词中的情感内涵,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使学生爱上传统文化,享受古诗词的学习过程。另外,教师还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进而鼓励学生多诵读古诗词经典,通过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古诗词。在此过程中,还应与学生不断交流、互动,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大大提升,古诗词学习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架起传统文化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挖掘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宝藏,并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将生活案例引入古诗词教学中,这样学生才能够切身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使得古诗词课堂充满灵动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阅读《唐诗三百首》《人间词话》等书籍,可以和学生一同观看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学生爱上古诗词,爱上传统文化。
(三)新旧知识进行融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将新旧知识进行融合,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例如,在学习边塞类的诗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学习王昌龄的《出塞》可以让学生联想王翰的《凉州词》,进而拓展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带领学生复习以往知识之余,拓宽他们的新知视野。再如,在学习景色类的古诗词时,比如贺知章的《咏柳》,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带领学生复习《春晓》《大林寺桃花》等诗词,在诵读中比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通过适当进行扩展与复习,一方面能够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另一方面还能有效突破古诗词的教学重难点,对于学生的诗词积累具有重要作用,在拓宽学生文化视野的同时,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