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周国伟 关建瑛
摘 要: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衍生的名著导读板块,旨在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语文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本文将先介绍“整本书阅读”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再阐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然后阐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最后以《西游记》为例讲解“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而更多教师会引入“整本书阅读”方式进行导入式教学,让学生能从简单的阅读理解回归到对名著鉴赏中,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学生在学习这些名著的时候,不仅能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加强他们的思想文化素养,为今后的初中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整本书阅读”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加快初中语文课程整合进度
在将“整本书阅读”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从“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方面进行细化教学。在七年级上册就推荐《朝花夕拾》和《西游记》这两篇名著,教材上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学生能有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名著鉴赏,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能从阅读名著中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更好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中。
(二)提高学生初中语文学习效率
“整本书阅读”其实就是学生阅读整本名著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了解名著创作背景之后,详细阅读每一个故事情节,从根本上了解名著所要传递出来的价值观。而且,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有一个全面了解,再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教授不同的阅读方法,也能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并定期让学生进行阶段性阅读成果展示,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二、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
(一)未将教材内容和“整本书阅读”进行有效对接
要想真正将“整本书阅读”教学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事先构建一个完整的阅读课程体系,并能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用“名著导读”板块来体现“整本书阅读”思想,但是并没有将这些名著和语文教材内容有效结合在一起,,甚至会出现分裂问题,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会先讲解“名著导读”内容,再讲解教材内容,而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只是单纯地加入名著教学,不仅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无法真正将“整本书阅读”的优势体现出来。
(二)师生未完全理解开展“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将语文教学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即使引入“整本书阅读”板块,也只是按照整体要求进行讲解,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学生而言,考试成绩是衡量他们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他们会花大量时间去提高成绩,这就忽视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就算学生会进行课外阅读,也不会选择阅读名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不高,还因为教师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引入“整本书阅读”教学,归根结底就是学校并未形成系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体制。
(三)引入“整本书阅读”提高了初中语文教学难度
不同于一般的短篇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的篇幅一般较长,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需要精选教学内容,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明白“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在课堂中引入名著的时候,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再进行更加细致的文本教学。在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还要在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名著导读”部分内容后,将这部分内容和整体课程规划融合在一起,但实际上这部分课程设计内容工作难度较大,也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个人能力不足,可能就会造成语文课堂教学混乱的现象。
(四)“整本书阅读”的课后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课后教学评价以整体教学目标为依据,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评价,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差异性评价。但是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教师并没有对“整本书阅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没有选择正确的教学手段,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率。就算在考试中会涉及一些和名著有关的题目,但这些题目停留在阅读表面,并没有深入到阅读思想层面,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带来不利影响。
三、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注意和教材建立联系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时候,首先就要建立名著和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编写教材读本,带领学生将所有课标推荐的阅读内容整理出来,并且找到整本书内容,在了解整本书的创作背景和节选部分上下文内容之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七年级上册就有推荐阅读《朝花夕拾》,在教材中有特别强调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来丰富自身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人生问题,有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而为了消除学生与经典作品之间的隔阂,就需要让学生能将经典作品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再在课堂上引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中体会到百草园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以此来更好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
(二)有效地整合教学内容
教师在引入“整本书阅读”之前,需要对整个教材内容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难度划分,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整合“整本书阅读”和教材内容,让学生能更加快速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以九年级上册引入的《水浒传》为例,《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由于它是一本讲述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如果学生无法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就很难静下心来进行阅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对《水浒传》的内容进行整合,如果有些学生对武器比较感兴趣,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水浒传》中的各种武器全部归纳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和佩带武器之间的关系,加深他们对每个人物的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