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二声部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占小红
摘 要: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工具。小学音乐教师要掌握教育改革的方向,通过分析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薄弱点,针对薄弱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使音乐教育过程优质化,高效率地完成音乐教学目标。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二声部合唱不受重视,教学效果较差,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二声部合唱能力,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二声部合唱教学;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需要明确教育要求与教学目标,音乐教育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是美化学生心灵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工具。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育的作用及教学方向后,需要针对学生音乐学习薄弱处进行有效教学,二声部合唱是课堂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需要教师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行改善。
一、 小学音乐二声部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素质能力,通过音乐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在音乐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学习态度,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二声部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學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协调能力、表现能力、协作能力,对学生音乐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 小学音乐二声部合唱特征
二声部合唱是指存在两个声部,每个声部按照本声部的曲调共同合唱同一首歌曲。在合唱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是声部之间具有的和谐度,通过声部间的默契配合,使音乐作品具有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通过分析可知小学生音乐二声部合唱具有以下特点。
(一)声音具有可塑性
由于小学生的声音属于童音范畴,未经过专业的系统训练,属于原生态声音,具有声音可塑性强的特点。如果在二声部合唱中有效培养,必能欣赏到优美的天籁之音。
(二)丰富的音色
儿童阶段,声音无任何杂质,且每个学生的声音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决定声音存在不稳定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在二声部合唱中实施不同学生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三)力度变化较大
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合唱的表现形式较为丰富。可以根据作品表达的情感与意图,配备规模不同的合唱模式。从此可知,合唱具有力度随意规划的特点,可以根据音乐作品实施从最弱力度转变至最强,是任何乐器无法比拟的。
(四)层次丰富
二声部合唱中存在的音响构成具有丰富化的特点,根据作品设置合唱人数、设置合唱层次,人数不同、合唱层次不同产生的音响立体层次具有较大的差异化。
(五)团队表现力较强
二声部合唱是每个声部的学生共同协作的过程,通过学生间的有效配合,使作品的完成质量高效化,充分发挥出学生间的表现能力,形成较强的团队表现力。
三、 小学音乐二声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未掌握二声部的概念
二声部合唱质量的关键点在于两个声部的合唱环节,由于小学生对二声部的概念意识缺乏,使二声部合唱环节的衔接部分呈现停顿的现象,导致整个音乐表现过程产生了中断。分析原因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思想意识中未有效理解二声部的概念,只能懵懂地参与合唱,导致不良后果发生。
(二)学生的基础能力较为薄弱
综观小学生学习音乐二声部合唱过程的表现可知,小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生自身条件。每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嗓音条件、合唱能力、歌唱水平、家庭条件等方面具有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些问题导致合唱教学任务的开展受到了阻滞。其次,教师运用的教学策略。大多数教师在歌唱教学时依然采用听唱教学模式,使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只停留在幼儿时期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未精确地学习音准。另外,部分教师追求的教学过程是效率,未深入与理性地认知学生音乐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性。最后,培养听觉能力与集体合作意识缺乏。教师未注重听觉能力与集体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思想意识里普遍存在“声音响亮即为好听”,从而在实际的二声部合唱中产生“喊歌”状态,学生只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而无法倾听其他声部,最终导致合唱和谐度逐渐降低。
(三)教师指导能力较为缺乏
合唱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指导能力密切相关,教师教学态度的优劣、指导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二声部合唱学习水平。而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二声部合唱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指导能力,对合唱的认知存在误区,未对音乐和谐度、学习兴趣进行重视,使二声部合唱教学质量低下,无法完成二声部合唱教学目标。
四、 小学音乐二声部教学策略分析
(一)循序渐进,建立概念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对二声部合唱概念的认知。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先采取音程练习,再进入歌曲二声部合唱知识的传授。教师自己担任二声部、学生担任第一声部。学生先进行演唱过程,教师慢慢加入合唱,教师再让学生分组模仿教师的二声部加入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二声部的概念。另外,音程是和声的基础关键点,教师适当为学生安排音程练习。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从旁指导,,使学生掌握音程的能力不断提高。
例如,在学习《清晨》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音乐的开头处设计音程练习,把学生分成高低声部后,对设计的音程进行练习,让学生感受音程具有的和谐度。
(二)唱听并重,夯实基础
1. 变化多种唱法
二声部合唱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和声能力,需要加入和声训练过程。由于和声训练具有枯燥性的特点,需要教师通过趣味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后,加入和声训练过程。众所周知,音乐是由7个音符组成,学生掌握7个音符是歌唱的必备条件,需要教师加强音阶练习巩固音乐基础。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唱法模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起到两声部的和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