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立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唐丽琴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87期
摘 要: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儿童阅读兴趣不浓,阅读环境缺乏以及阅读教学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不但影响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更对少年儿童综合文化素养良好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本文结合小学阅读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当前儿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参考意义的有效提高策略。
关键词:儿童;语文教学;阅读
一、 引言
人类文明发展进程表明,很多经历过从落后愚昧过渡到先进文明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无一例外都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历史上的伟人们也都是因为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才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走上建功立业的历史舞台,为弘扬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因此从小加强少年儿童阅读能力培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效益,对于他们语文素养形成发展以及学习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不利阅读教学效益提高
当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还坚持传统语文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方式依然比较保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总是以教师的思维意识为主,对学生阅读中产生的思考不能充分重视。他们在老师枯燥乏味的阅读讲解中,完全失去了自主阅读和尽情表达的机会。阅读主动性遭到抹杀,导致阅读能力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语文素养形成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提高。
(二) 儿童阅读主体性体现不够 导致阅读兴趣降低
由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生的阅读活动总是围绕老师来进行,教师通常只象征性地给学生几分钟自由表达的时间,然后迫不及待地继续讲解,根本不给学生按照自己喜欢方式阅读和个性化和理解体验机会。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懒于思考,坐享其成的不良阅读习惯。导致他们在阅读理解中很难产生思维碰撞也无法表达出和真情流露。在封闭式的语文阅读氛围中,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就是反复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背诵老师黑板上的问题答案,从而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提高。
(三) 儿童缺乏主动阅读习惯和良好阅读环境
儿童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以此作为课堂知识学习内容的补充,并加深对社会现象的认识理解,形成宝贵的社会经验,为将来更好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现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一个人虽然不能游历天下,亲身实践探索,感受大自然的风貌了解世界奇妙的风土人情,但却可以通过阅读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对大千世界进行透彻的了解,形成丰富的社会经验。然而在当前电子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儿童都痴迷于网上浏览信息和手机游戏,因此主动阅读习惯培养和良好阅读环境创设举步维艰,从而严重影响了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和阅读效益提高。
三、 提高儿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优化策略
(一) 培养儿童主动閱读意识
儿童要想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就必须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在阅读每篇课文之前,教师都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阅读预习知识问题。这些问题内容要紧扣课文的理解,要有利于儿童深入全面地领会文章内容。上课前教者要进行必要的预习检验环节,比如在检查初读环节中,先组织学生自由地通篇读文,然后再有目的地汇报读文。教师根据每个同学的读文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这样教师不但可以对学生读文预习情况有了初步了解,而且学生会觉得自己的阅读预习过程得到了老师的关注,这时教者再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读文汇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准确的评价,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儿童主动参与阅读兴趣,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加强儿童阅读兴趣的激发培养
要想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让他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的激发要靠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有效调动,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题材特点进行阅读氛围的创设营造,让学生在一定意境中产生主动阅读兴致,进而增强阅读主动性,促进阅读质量有效提高。
儿童时期身心还处于发展形成阶段,,阅读兴趣培养提高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很多孩子的阅读理解天赋需要教师在长期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启迪发现。因此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发现儿童阅读能力特长并加以特殊的兴趣培养极为重要,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发展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设法使他们融入文本阅读环境中,并能主动通过教材文本深入体验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 为儿童创设良好阅读环境契机
针对当前儿童阅读量少而且读文习惯缺乏的语文教学现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效阅读契机,引领他们尽快走进文本十分重要。因此需要教师敢于进行创造性开发设计,深入研读课文寻找具有代表性的精彩情节,并采用恰当的方式展开阅读教学,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学文状态。比如在阅读课文《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中,为增强学生课文阅读参与兴趣,教师进行了以下引读设计:“要下雨了!小白兔急急忙忙往家跑,路上还遇到了很多好朋友,他们之间的对话可真有道理啊,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大森林中来尽情朗读吧!”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处理,可以有效启动儿童的想象思维,在脑海中浮现出大雨即将来临,小动物突然变得惊慌失措,小白兔急急忙忙往家赶路的生动场景。会无形激发起他们展开课文阅读的浓厚兴趣,收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再比如在课文《掌声》的导入设计,为使吸引学生的读文注意力,更积极地进入阅读状态,教师神秘地说:“同学们都得到过别人鼓励的掌声吗?当你听到这些鼓舞人心的掌声时候你是不是也和课文中的小同学一样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小女孩面前,一起为她掌声鼓励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出声朗读一下吧!”接着学生们就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以饱满情绪展开热烈阅读,尤其那些阅读状态不够专注,学习思维不集中的学生也都积极地进入阅读状态之中,阅读氛围被有效激发起来产生良好阅读效果。
正是由于教师充分结合阅读课文情节特点,深入研究儿童心理特点,根据他们思维意识走势,抓住有效阅读契机激情引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状态展开阅读,有效促进了阅读教学效率提高,使儿童在主动展开阅读体验的同时,掌握了阅读技能,促进了思维发展,获得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