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浅析如何实现初中语文阅读的课外结合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陈啊香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73期
  摘 要: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历史伟人都在劝诫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从当前语文教学课标来看,阅读将成为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内容,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将成为检验学生学习语文效果的重要指标。未来语文的难度会提升,也主要表现在阅读的难度。如果学生不提高阅读量,不进行大量阅读,那么语文可能将成为“拖后腿”的学科。所以,为了不让语文“拖后腿”,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做好课内外阅读的结合,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结合
  一、 前言
  初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主观思想,很多事情能够自己拿定主意,但是在学习上仍旧需要我们教师引导,适时提醒和点拨,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很多学生都缺乏一个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读书这件事情也是一样的表现,基本上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一个每日读书的好习惯,也不知道如何去阅读。所以,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爱上阅读,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本人就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重点解析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并且大量阅读。
  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 教师“教”多于学生“读”
  尽管新课改强调转变教学观念,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求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阅读量,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但是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这种现象依然存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
  (二) 阅读教学的出发点有误
  阅读是什么?阅读应该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应该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换言之,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所承载的情感,理解作者所传递的思想。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有偏差,为了阅读而阅读,为了“写作”而阅读,让学生单纯地理解几个字词,记忆几段文字,摘抄几句优美的词句,而对于文本的情、意、道涉及不多,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创新潜能的开发。这种练习无休无止,机械乏味,而且常常错误百出。用这种常常错误百出的练习方式训练学生,扼杀了学生的思考,无异于马戏团驯兽师的训练方式,绝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
  (三) 学生阅读量少
  大部分学生阅读的现状依然是为了考试而读书,没有其他课标要求以外的读本。相当多的学生除课本以外,几乎无课外阅读。尽管大家都明白:“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正确途径,但是学生本身对阅读缺乏兴趣,课后没人监督,就很难真正投入阅读活动中去。由于初中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与条件,学生的课外阅读即使有,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一些盗版的武侠小说,一些不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生活小说,就成为孩子阅读的读本。
  三、 课外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 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都是以教师的“讲”和课堂为中心,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教师在讲解中也多以阅读技巧为主,很少真正去教学生怎样阅读,如何赏析文本,分析文本中透露的情感,这无疑是扼杀了学生阅读的思维和个性。初中学生本身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教师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课外阅读就是这样的载体。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本,也可以自由选择阅读方式,增强阅读体验感。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比如可以赏析文本,点评文本,避免盲目无效的课外阅读。
  (二) 强化了学生读与写的结合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语言输出的过程,阅读和写作历来都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将自己在阅读中汲取的知识和技巧用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而反之,学生在写作时,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知识点的遗漏之处,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阅读,反作用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如果说课内阅读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那么课外阅读就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比如修辞手法、句式表达、文章结构组织等等。因此,笔者认为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
  四、 初中語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法分析
  (一) 立足于兴趣,让学生主动爱上阅读
  初中语文教师只能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大门,而具体如何培养学生,取决学生如何理解看待课外阅读。因此,在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时,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世界中恣意徜徉,以通过阅读来汲取到满足自身语文综合能力提高的养分。
  学生阅读能力不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不会阅读,不懂如何阅读,对阅读兴趣也不够浓厚,尤其是一些男同学,认为阅读是枯燥乏味的,没有乐趣可言,还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显然,这种思想“禁锢”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成长,也让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埋葬”。所以,针对这些现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符合学生学习特性的教学形式,尽可能先让学生对阅读这件事感兴趣,其次再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多阅读,提高阅读量,丰富阅读视野。对此,笔者就尝试了“以问导读”的模式。在学生阅读课文前,先设置好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吊足学生胃口,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冲动”,继而再真正展开阅读教学。
  (二) 立足课堂,做好阅读的课外延伸
  阅读常常都是得益于课外,受益于课内,课堂永远都不是阅读的唯一阵地。作为新时代语文教师,我们就应该指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做好课内外结合。这其实也就和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带读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了。
  如,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除了教学基础知识之外,完全还可以给学生做适当拓展,推荐学生去读一读冯骥才的《感觉》和梁衡的《秋思》,并指导学生将几篇文章作对比,学会分析和赏析文章。


浅析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与人文化建设
图书资料如何做好动态管理
论如何强化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网络信息如何在图书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浅析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重难点与建议
如何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试论如何做好供电企业的照片档案管理
如何创新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党校图书馆如何做好阅读推广
浅谈新闻宣传部门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提高警务技能训练水平
浅谈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浅析医院女工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积极安乐死之合法化浅析
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策略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