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次布置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李春义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74期
摘 要: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日益受到重视,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正在进行调整,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对现阶段学习进行积极改进,调整教学理念,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方式方法,从整體上提高教学质量。数学作为学习的关键学科,正逐渐被重视起来,教师需要从作业出发,分层次安排,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次;布置;有效性
所谓的分层布置作业,就是教师需要调整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帮助学生合理安排作业。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调动主动学习的学习意识,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有所提高和进步,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理念,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一、 分层布置的重要性
作业作为教学的环节之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安排作业的过程中,传统方式中一刀切的方式已经不适用现阶段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可以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帮助学生更好发展。有助于学生巩固基础,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作业的分层布置重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此外,作业的分层次安排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帮助学生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安排需要有所调整。由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同,教师在安排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进行不同程度的练习,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以此来突出基础知识,根据理解能力的不同进行针对性地辅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水平的提高,总之,教师需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水平,让每一位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步,帮助学生有所进步和提高。这样不仅有助于促进教师整体能力的提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让教师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而且在关注学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 作业分层的种类及要求
作业安排分为不同的种类,具体如下:①书写类型: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课本的配套练习,对概念等内容进行反复书写巩固记忆;②拓展型:重在帮助学生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模式,从整体上提高学习能力,在课堂上适当布置一些发散思维的题型,让学生在课后及时思考,探究问题的答案;③自学型:教师对教学目标中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的任务安排自学环节,让学生及时巩固学习内容,完成练习的任务。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将难点集中统计,留到课堂上请求老师的帮助;④情境式:为了帮助学生丰富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布置情境式题型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⑤体验式,重在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感受,让学生明白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分层布置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是作业设计的有效管理,规范化需要教师将作业设计的意图进行明确,准确强调作业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空间,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内容,合理管理作业;其二是对作业书写完成情况的掌握,要制定统一的作业格式,及时提供反馈,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做好记录,需要将作业的完成进行详细统计,熟悉学生对不同题型的掌握情况;其三是作业批改的有效管理,教师需要在作业批改中感受上课讲授的具体效果,对学生完成的不足及时统计,帮助学生划分重点和难点。其四是对作业的监控化管理,让学生对自我情况有一个分析,教师及时做好跟踪记录,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三、 作业分层的策略
作业分层的具体策略有很多,但在进行策略实施时应真正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课堂知识,学会对数学学习内容的举一反三,灵活掌握各种题型,帮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可以轻松应对各种内容,策略还有待进一步探究,以此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一) 站在学生角度合理分层分组
学生分层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教师需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具体的了解,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较大的困难,作业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内容进行测验,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然后进行作业安排计划的调整,根据测验进行层次划分,然后帮助学生进行调整,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为优等生,大约占人数的25%;B为中等生,大约占全班人数的50%;C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占25%。这种层次划分是在不停变化的,有利于帮助学生调动主动学习的意识。
如教师在进行第一次测试后可以重新再分层,还是根据这三个等级,然后进行统计,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有变化,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进行作业安排任务的调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分层的目的是保证及格率的前提下,来提高优秀比例,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分层需要时注意的一点是不要讲差生这个词,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需要得到维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不要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进步和优秀的学生,让其他学生进行学习,让他们产生学习的信心。
(二) 根据学生差异优化分层设计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置时,应注意作业题目的具体要求,作业形式不应当只布置书写作业的单一形式,应注重体现作业设置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自我的一种创新能力,培养思维的活跃度,教师应对作业的题型不断优化,丰富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力。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科目,教师应该紧紧把握这一特点,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练习。如在学习统计时,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人数统计的作业,让学生自我操作,寻求最方便快捷的统计方法。
(三) 严格把控作业题量及难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