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组织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陈叶凤 字数:3055 点击:
摘 要: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的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随着学生社团的迅速发展,形成了高校社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在社团深入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访谈的方式,调查分析了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学生社团;社团建设;素质教育;社团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群众组织。大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学生素质拓展和校园文化载体,为繁荣校园文化繁荣的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社团数量较多,管理社团的工作量大,为学校对社团的管理增加了难度。为了了解高校社团组织的情况,以利于推进高校社团管理工作开展,笔者对泉州师范学院的社团联合会负责人,各大社团干部进行了访谈,了解泉州师范学院的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和成因,进一步得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 社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1 社团活动经费不足,经费来源渠道少
社团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费,学校拨款,及赞助。据了解,社团平时活动开支,主要是由会员费支撑。按学校社团收费标准每位会员收取20元会员费。这样以来社团平时活动的经费取决于社团会员费的收入。有些社团会员较少,一年只有几百元会员费,勉强支撑该协会一年的平时活动开销。当社团承办校级活动的时候,需要的经费数目比较多,会员费远远不够。经费通常由学校拨款或者去向商家拉赞助。由于本地区高校较多,各个学校社团拉赞助,形成了较强的拉赞助竞争氛围,拉赞助相对较困难。另一个途径是向学校申请拨款,程序相对复杂,审核也较严格,有时活动策划的预算通过了,最后报销的时候会有一些延迟。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团活动形式只能一切从简,缩减活动经费,但是活动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1.2 社团活动缺乏专业指导,相关专业性较差
社团活动是学生自主成立,自主管理的社团组织,自主性较强。正常情况来说,大部分社团有配备一名专业指导教师。但实际情况来说,社团学生和转印指导教师缺乏有效交流,教师在指导社团活动中缺乏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也不主动与社团指导老师交流和反馈社团发展现状,导致专业教师指导社团陷入被动局面。
1.3 社团内部人员缺乏规范管理,组织结构松散
社团管理遵循自愿原则,没有强制的规定,没有形成约束机制。导致社团内成员缺乏组织纪律,组织结构松散。其次社团干部更换频繁,基本上每年更换一次,在位时间较短,导致社团干部在管理社团时,抱有反正只在位一年,到时就换人了不用太认真的消极思想。更糟的是,有些社团成员交了会员费后就不再参加社团活动,也不关心社团活动服务动态消息,久而久之就淡出社团,对社团没有归属感。这形成了社团干部事情很多,几乎负责社团大小各项事务各项活动,则社团成员无事可做,无活动可参加的尴尬局面。
1.4 社团活动单一,吸引力不强
截止至2013年9月,学校有39个校级社团。在校级社团联合会的指导下共分为五大类社团:公益类,实践类,研究类,体育类,文艺类。社团的活动形式是根据社团活动方向开展的活动,但是活动单一,缺乏创新,长期以往。在实践类,体育类社团中,情况还好一些,在公益类,研究类,文艺类社团中,如果社团成员对该方向不是非常有兴趣的,很难坚持下来。
1.5 社团发展不平衡,社团之间差距大
据了解学校发展规模较大的社团有实践类的社团如商务协会,优蓝口语协会,体育类的社团羽毛球协会,发展较差的有研究类的协会晴帆心理协会等。规模大的社团有五百多成员,规模小的只有十几个成员,社团之间规模差距大。且规模大社团发展速度比规模小的社团发展快,出现社团发展两极分化现象。
2 造成社团发展的问题的成因
2.1 学校对学生社团发展不够重视
首先从专业指导老师指导社团活动情况来看,指导老师很少实际指导社团活动,只是挂名。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没有让指导教师重视社团指导工作,没有形成指导社团活动也在其日常工作范围内的观念意识。
其次从社团活动两极分化的情况来看,缺乏对发展情况较差的社团的支持和扶持。像公益类,科研类的社团常常是默默无闻,内容相对较枯燥的社团活动。又不受学校重视,其发展举步维艰。
2.2 学校对活动经费拨款不足,安排活动场地有限
由于学校社团较多,学校每年拨款给社团的活动经费,平摊到每个社团的活动经费相对较少。且学校没有给社团安排相应固定的社团活动场地,活动场地不规范。学校没有设备仓库向社团开放,社团活动设备靠自己购买,团内使用,相对独立。导致有些社团活动设备不足,有些社团设备浪费的现象。
2.3 社团干部素质较低
社团干部是一个社团的核心,对社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许多社团干部缺乏社团管理的相关知识,也没有相关管理经营。有的甚至是因为社团内没有人愿意当干部而“被迫”当社团干部。这样的情况下,社团干部没办法很好地管理社团。
3 解决社团发展问题的对策
3.1 重视社团发展,树立社团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念
社团的发展需要学校的重视和支持,要在思想层面,物质层面上重视起来。首先学校应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社团发展规划,促进社团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其次,社团发展是指全校社团的发展,而不是只单个社团的繁荣发展,应该要统筹兼顾,顾全大局。在保持大社团发展的同时加速推进小社团的发展,大社团带动小社团共同发展,加强社团与社团之间的交流。在社团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让社团在竞争和合作中发展的更好。
3.2 加大社团经费,场地和设备的投入
社团经费,,场地和设备是社团活动的基础,没有了它们任何社团活动都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到实处。学校财务处应加大对社团活动经费的拨款力度。社团应该在纳新的时候加大对社团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会员加入,增加会员费。一些社团可以根据社团优势与商家形成长期合作,由商家赞助。社团活动的场地安排,学校应该允许社团根据活动需要选择一个固定的,空余的,可利用的活动场地,同时场地的使用也是灵活的,可以根据活动需要灵活变换。与社团签订活动场地保护协议,协会所属的活动场地要负责保护好,若有破坏需要负责。这样不仅有利于社团发展也有利于校园环境的改善。社团活动设备方面,社团联合会可以成立一个社团活动设备仓库,面向各个社团出借活动设备,减少活动成本,使在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3.3 建立专业教师指导机制,将社团做大做强
建立专业教师指导机制,将教师指导社团活动工作与工资,升职相挂钩。给教师规定一定的工作量,每月要对团委进行工作报告,建立社团导师制。每个社团还要致力于打造社团的精品活动和特色活动,定期在校园内展示,将社团活动做大做强。
3.4 重视对社团干部的任用和培养
社团干部是社团活动的核心,贯穿于社团活动的始终。那么对社团干部的任用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对社团干部的任用应是选择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为候选人,再在社团内进行民主选举。社团干部选出后,开展社团干部培训班进行专业的社团干部素质培训,并对培训成果进行考核,提供社团干部的综合素质。
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的社团发展也面临着类似的发展问题。社团发展未来的路在哪里?目前还在继续探索之中。校园社团本应是学生课外活动的天地,是发展校园社团文化的重要阵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兴趣的舞台,这期间充满了大学生应有的理想和热情,而不应让它变成学生社团成员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吴建民,陈国雄 《大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