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建筑寿命的影响
作者:李莹 字数:4297 点击:
摘 要:中国建筑的短命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学界还没有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学术性的分析。本文通过《国富论》和《资本论》的双重视角,以纯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阐述了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利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业;建筑寿命;经济
房地产业近年来成为热点产业,,牵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近五六年来房地产投资占GDP的平均比重10%,而相对于房地产的高投入比,中国建筑寿命却明显短于其他国家。英国建筑平均寿命达132年,美国平均建筑寿命达74年,而中国平均建筑寿命仅39年左右。[1]
2010年北京凯莱酒店被拆除,原因为现有规划与建筑结构存在硬伤、酒店设施严重老化。该建筑曾是当时最早涉外四星级酒店,是京城地标性建筑。楼龄仅20年。2005年重庆永川市会展中心被拆除,原因为矿业老板以3000万元收购会展中心,投资2.5亿元修建永川市第一座五星级酒店,永川副市长亲临现场指挥。该建筑耗资4000万,楼龄仅5年。
在中国,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建筑短命的现象日趋显著,引发了人民对于建筑质量的担忧,建筑的短命不仅危害到了人民的安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向也有很大的影响。
1 建筑寿命减短的原因分析
1.1 降低成本,获取高额利益
根据公式利润(π)=收益(TR)-成本(TC)[2],生产者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想要增加利润,就必须增加收益或降低成本,而收益(TR)=价格(P)×销售量(Q)随着市场的供需及政策制定的变化而变化,生产者难以控制。相对于收益,生产者会采取降低成本的方式来增加利润。于是生产者便偷工减料,采购廉价但质量差的原材料建筑房屋,导致建筑质量低、寿命短。此外在建设中,地产商会雇佣最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是对建房专业人士。廉价劳动力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难免会成为建筑短命的催化剂。
1.2 缩短工期,加快资本周转
所谓“慢工出细活”,房屋建筑亦如此,只有够长的建房工期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但房地产商只有缩短建房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度,才能获得更大利润,造成房地产商自动缩短工期来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论》中表明:“年剩余价值量(M)=剩余价值率(m')×可变资本(v)×一年中资本周转次数(n)。”年剩余价值量与一年中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资本周转的越快,年剩余价值即利润就越大。另外,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年预付资本便越小。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P···W’—G’”,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以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式存在,实现价值增值。而资本以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存在时,随着市场供求及政策制定的变化而变化,生产者难以控制,所以生产者便会缩短以生产资本存在的时间来加快资本周转。
1.3 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
当前,国家占有我国土地所有权,房地产商及居民只享有土地使用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资本能够固定在土地上,即投入土地,其中有的是比较短期的,如化学性质的改良、施肥等等,有的是比较长期的,如修排水渠、建设灌溉工程、平整土地、建造经营建筑物等等。”土地使用权到期之后,房地产商在土地上进行建设归为国家,而房地产商作为理性经济人,自然不会过于关注建筑的质量及寿命,导致建筑短命。[3]
1.4 政策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为了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地铁、桥梁、高楼的建设必不可少,而现有建筑与未来城市发展步伐不协调,必须拆除,导致了建筑的短命。如2008年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众多宏伟庞大的体育场馆拔地而起、公路翻修拓宽,这些现象背后,是大量建筑的拆除,牺牲已经建造完成的房屋换取森林公园、奥运场馆等。而这些被牺牲了的建筑中,不乏有刚刚建成不久的,收益还未抵消投入的,导致经济亏损。原本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成了建筑短命的原因。还有些地方政府由于盲目追逐GDP,不断改变规划,也造成了建筑的反复拆建。
2 建筑寿命短带来的对经济发展的有利一面
2.1 GDP增长,带动就业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有一个著名的“挖坑理论”:“雇两百人挖坑,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这叫创造就业机会。雇两百人挖坑时,需要发两百个铁锹;当他发铁锹时,生产铁锹的企业开工了,生产钢铁的企业也生产了;当他发铁锹时还得给工人发工资,这时食品消费也都有了。等他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时,还得发两百把铁锹,还得发工资。”
建筑寿命短引起的拆房建房过程,正如一项挖坑项目:当拆除房屋时,需要定向爆破,炸药生产商增加生产;需要雇佣爆破师及安保人员等,则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国民生产总值。同样,建设房屋时也会产生相同的效果: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商增加生产,建筑建设时需要雇佣设计人员及大量劳动者。每完成一次建筑的拆建,能使GDP增加两倍,带动两次的就业。这正是当今中国保证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首选方式。
2.2 资本周转加快,带动整个市场的繁荣
在分析中国建筑寿命减短的原因时提到:缩短工期,加快资本周转利于生产者的盈利,而企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市场的良性循环,刺激经济发展。这一观点可以用宏观经济学中“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模型”加以解释:
企业加快了资本周转,获取了高额利润,向政府缴纳的税额增加,政府对家庭的转移支付会增加,人民的福利变好;另外,企业的收益变好,对工人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增加,当人们手中的货币量增加,便会扩大消费和储蓄,用于消费的货币去购买企业的最终产品,推动企业的发展,用于储蓄的货币会被存入金融机构,这时金融机构便可以扩大对企业的投资来获取利润。由此看来,企业的繁荣能够推动市场每一个环节的发展,从而刺激整个市场,让整个市场进入良性循环。而将这一理论运用到中国建筑问题上面,可以看到房地产商缩短建筑寿命,能够促进房地产业的繁荣,促使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3 建筑寿命短带来的对经济发展的危害一面
3.1 不利于财富的延续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在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一个国家的商品总量越大,这个国家的社会财富越多。只有将已经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延续下去,并生产出新的商品,才能保证社会财富总量以最快的速度增加。然而,我国目前有诸多刚竣工的建筑被拆除,房屋在建设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资金、资源及劳动力,却未能发挥使用价值,导致社会财富的流失。因此从整个社会角度分析,中国建筑寿的短命致使社会财富没有提高人民福利。
此外,从家庭的视角分析,假如某个体不幸逝世,以他名字为户主的房屋将被视为遗产,而他的子女有权继承遗产,这样,建筑作为社会财富便从一代人传递到了下一代。而建筑的继承人便因此享受到了福利,减轻了自身的压力,这个家庭的财富也得到了积累。
3.2 不利于社会的公平
土地通过招标拍卖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中国,不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土地拍卖。其结果只是资本在买者和卖者间的转移,并没有创造出实际的社会财富,也没有提升社会福利。相反,房地产商要从房价与地价的差额中获利,拍卖中地价的提高意味着房价的上涨,而房价最终是由普通家庭来承担,使土地这一生产要素成了剥削的工具,导致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更加严重,加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的公平发展。
3.3 不利于经济循环发展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而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4]
在重复建设的过程中,对于钢筋、水泥的消耗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西方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而房屋的反复拆除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造成要素的流失,有悖于经济的循环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此外,我国建筑垃圾的主要处理办法是填埋,而建筑垃圾中的胶类、油漆类物质很难降解并且含有大量有毒物质,严重破坏了土壤和地下水,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有悖于绿色经济和科学发展观。
3.4 不利于文化产业对经济的促进
文化产业的崛起在当今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中国拥有众多的文化古迹,这些建筑是绝佳投资领域,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热点。但如今,被拆除的建筑中有诸多前人遗留下来的文化古迹,如名人故居等,不利于文化产业对经济的促进。
目前,中国逐步成为旅游大国,而源远流长的文化则最吸引国外游客,若大量文化建筑被拆除,必然会导致文化旅游难以发展,产业结构难以转型。
4 对于建筑寿命的建议
4.1 新的经济支柱
目前,各国都在向绿色经济转型,中国也将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房地产业为经济的支柱并不是完美之计,应寻找新的经济支柱——例如金融、文化产业等较为环保的产业。英国早已过了以重工业为支柱的时代而不再烟雾弥漫,各国也都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中国的房地产业技术含量低、能源消耗大,势必要被新的支柱替代。提升技术含量,减少GDP对于房地产的依赖,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支柱,建筑短命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4.2 住宅产业化
住宅产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就施行了住宅产业化。住宅产业化的施行首先应实现住宅标准化,即房屋部件的统一化生产,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我国房屋部件不统一,给建筑维修带来很大的麻烦。建筑产业化保证建筑质量、节约资源、方便日后维修,解决建筑短命的根本办法。
参考文献
[1]“基于房地产对gdp、政府收入角度分析:政策合理修正为必然”,http://www.gf.com.cn/cms/newsContent.jsp?docId=1315981
[2] 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J].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3] 陈征. 《资本论》解说[M].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77.
[4]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新房寿命只有二三十年”,http://news.dichan.sina.com.cn/2010/04/07/143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