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化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作者:周挺 字数:4889  点击:

摘 要: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化情况及其给商业银行业务带来的影响,提出商业银行应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强与证券业、保险业合作,以及创新服务的方式调整经营战略,实现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结构;银行业务

近3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快速提高,资本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政府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国的金融市场开始与世界接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国际化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在资本市场功能的升级演进过程中,资本市场创造出了一系列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衍生工具),这些产物成为实现资本市场功能的载体,其运用过程,也是居民进行金融资产选择的过程,而“居民金融资产”作为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自1978年以来,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存量增长迅速,从1978 年的376亿元,到1991年的88863.89亿元,到2011年的575746.01亿元,33年间增长了约1530倍,增长势头强劲。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有赖于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是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奠定了金融资产增长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的平均增长率高达9.5%,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居民货币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二是经济转型时期的预期不确定性促进了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原来由国家统包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如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和养老等都处于改革阶段,这为居民家庭未来生活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保证未来所必要的开支,居民必将增加储备资金。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高增长速度也反映了居民金融资产规模原始基数偏小的现实情况,以及居民持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强烈愿望。

1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1.1 居民金融资产的相关概念

学术界对“居民金融资产”定义、内涵和形式等内容尚无一致意见。例如,有的学者将“居民金融资产”定义为居民拥有的并且能够为居民带来一定预期收益的一种经济资产,划分为金融债券和股票两类,另外一些学者将“居民金融资产”的形式划分为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储蓄性保险四类。笔者认为,依据经济学中对“居民”一词的界定,“居民金融资产”可以定义为以住户的法律形式确定的,并在一国内从事商品生产与服务,以获得收入用于投资和消费的个人或群体以保值并盈利为目的而持有的一种非实物经济资产,主要包括手持现金、储蓄存款、债券(包括国债,公司债等)、股票、基金、保险和外币存款等形式。

居民金融资产包括以各种金融产品的形式存在的财富,是居民资产的一部分。通常所说的居民金融资产是一个存量概念, 它是历年来居民金融资产增量的累积,可表示为:居民金融资产总量 = 上年累计结余的金融资产量+居民当年可支配收入-居民当年消费-居民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居民金融资产的结构(包括流量和存量)是指将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分割成相应的存量,分布在不同金融产品上的比例。截至目前,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具体形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债券(国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股票、保险储蓄金、房屋基金和外币资产等。

1.2 居民金融资产种类划分

居民金融资产的种类划分会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变化,当下笔者认为居民金融资产包括以下7类:

1.手持现金,即居民手中持有的立即可以投入流通的媒介, 主要是指人民币本币现金;

2.储蓄存款,即居民个人为积蓄货币资产和获取利息而存放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3.股份证书简称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每股股票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股东持有股票凭证以取得股息和红利。国内常说的股票包括普通股、优先股、后配股、垃圾股、绩优股、蓝筹股和其它股;

4.基金,主要指证券投资基金,可按照组织形态、投资对象、是否可增加或赎回、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别;

5.债券,,即政府、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等直接向社会举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以某一固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款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6. 保险,即投保人按照合同条款的约定向保险机构支付保费,保险机构在合同约定事故、财产损失等有关约定事项发生时承担保险金赔偿责任的行为。保险通常分为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两大类,其中商业保险主要包括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7. 外币存款,即以可兑换外国货币表示的银行存款,是外汇价值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外币的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等。

2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化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2000年以来, 我国GDP平均年涨幅为9.5%, 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也大幅提高, 国民收人分配逐渐向居民倾斜, 这些因素使得居民金融资产存量在数量和结构上都相对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这一变化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产生重要影响。

2.1 正面影响

1.有利于商业银行调整负债结构

非储蓄存款类资产在居民金融资产存量中所占的比例上升意味着居民银行储蓄存款所占比例相对降低,这一变化直接减轻了商业银行的存差压力,减少了剩余资金的管理成本,减轻了商业银行对储蓄存款的依赖性和非必要的存款利息支出负担程度,促进商业银行负债结构调整。

2.有利于分散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居民将更多的资产用于购买投资性金融工具的行为将产生至少以下三方面影响:一是促使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逐渐降低;二是银行因此转变了资产结构,不再以贷款为主要盈利形式,减弱了银行对贷款业务的依赖程度;三是增强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同时由于银行债权在清偿时优先于股东权益,降低了信贷风险。总而言之,起到了分散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

2.2 负面影响

1.商业银行资金筹措功能逐渐减弱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 受存款利率、风险与收益预期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居民正不断由储蓄倾向转变为投资倾向, 银行储蓄资金正在向基金、股票等市场分流。这一系列变化导致商业银行可吸收资金量逐渐减少,社会筹资功能逐渐减弱,而且各类存款产品的可替代产品越来越多, 形成对商业银行业务资金分流的压力。具体表现为:

(1)储蓄存款占社会货币流通量的比重逐渐降低。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多元化致使银行储蓄存款所占比例下降,尤其是定期或长期存款的比例下降,最终导致银行存款占整个社会货币流通量的比重也逐渐下降。

(2)银行存款量稳定性降低。具体表现为银行活期存款多于定期存款,未到期定期存款被提前提取。尽管居民的各类投资方式之间不存在矛盾的关系,但其来源毕竟是总量一定的可支配收入。由凯恩斯的理论可知,居民的动机有两种:一种是预防性动机;另一种是投机性动机。在预防性动机不改变的前提下,如果出现最佳投机机会,储蓄存款与债券、基金和股票等投机方式之间会出现明显的竞争关系,如果居民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很可能会将更多的资本投入于基金、股票等收益更大的项目,减少稳定性强但收益相对较低的储蓄存款金额。就商业银行而言,其吸收存款的能力逐渐减弱,存款量稳定性降低。

2.商业银行优质客户流失,信贷风险增加

在中国资本市场尚未开放之前,银行是企业信贷资金的源头。资本市场开放之后,部分信誉较好的企业经过批准可以越过商业银行的环节直接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者债券,间接导致商业银行流失大量优质客户;部分信誉和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因无法直接在资本市场集资,只能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导致“逆向选择”效应,最终增加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3.商业银行存款量受证券市场的影响过大,资金缺口难于预测

当出现较好的投机机会时,居民将资金大量从银行转入证券市场以满足投机需求;反之亦然。商业银行的存款量受到证券市场波动的影响过大,导致资金缺口难于预测,危害了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例如,2006年下半年至2008年中期,证券市场指数一路飚升,活跃异常。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少“储户”纷纷提现成为“股民”,致使商业银行资金缺口加大,同时中央银行为降低股市热度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对部分商业银行而言可谓雪上加霜。

3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调整建议

面对新形势下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应针对自身特点和客户需求积极主动的调整经营战略,通过向客户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建议如下:

3.1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广义上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包括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基金托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等类别。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0年度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总收益的比重为20.3%,处于我国行业领先水平,农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低,为15.8%,综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数据,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水平仅为10%左右,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40%到50%的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立足现状,笔者认为商业银行至少可以从下两方面入手,拓宽中间业务领域:一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通过为企业提供高效、快捷、全方位的服务留住优质的企业客户,通过提供代收代付、本外币服务等方式吸收存款;二是丰富代理业务内容。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电子化技术成熟、营业网点覆盖面大的优势为客户承办更多的代理业务,例如为院校等教育机构提供学杂费自动划拨业务,为交通运输部门开办代理路、桥收费业务,为通信、电力和水务部门开办代收话费、水电费业务等。

3.2 加强与证券业、保险业的合作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近年来流向证券市场资金量不断增加,流向保险机构的资金也呈快速增长势头。我国商业银行的“银证”、“银保”合作业务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银证合作是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一定程度的融合,是银行业与证券业的业务合作。银证合作能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竞争力、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是顺应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自身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促进作用的必然要求。深入推进“银证”合作需要商业银行积极创新,从更深层次开展内部组织、股权合作,更大程度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在“银保”合作中,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其资源、信誉等方面的优势,向商业银行的客户代售保险类产品,代为收取保费,同时与保险公司进行产品代理、资源共享、资产托管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最终实现双赢。

3.3 创新服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发的金融产品存在功能单一、产品服务主体错位等缺陷,而且以低成本、无抵押为基本特征的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的发展导致银行存款出现分流,“脱媒”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商业银行应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加快创新步伐,提供创新服务。商业银行至少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创新银行服务的内容:一是增加高端客户的定制业务,留住优质客户资源。通过分析反映高端客户日常消费和理财习惯的数据,为其建立客户档案,记录其消费、理财习惯,并优化其网络银行、电话银行菜单,以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二是顺应发展趋势,加大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开发投入。如今,在非实体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人数逐渐上升,依托互联网络、手机等电子媒介办理银行缴费、理财等业务是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应抓住此商机,加大银行软件的使用便捷性、安全性研发投入,既能方便用户业务办理,又能减轻实体网点业务办理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吴少新. 储蓄转化投资的金融机制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2]王千红;王佳卉;安艳芬.从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看我国金融中介的公共责任[J],2008(6).

[3]王景武.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2009(3).


浅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对策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与创新
关于我国现下消费需求不旺的主因分析
浅议我国房地产受国际热钱的影响
对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战略的思考
和谐社会背景下新型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探究
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改革研究
我国历史建筑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人格权民法保护的现状研究
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理分析
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相对落后的原因及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铁矿资源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技术策略研究
浅谈我国预期违约制度之完善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初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