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策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 教学是一种教和学的互动过程,主要是由老师的语言描述和学生的听构成的。倾听是让学生通过听觉器官感觉到外部信息,然后在大脑中进行处理,以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一切都是以自觉和积极的思维方式进行的。倾听不只是耳朵单向的工作,而且也需要大脑的思考。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倾听是一种习惯,学会倾听对学生的学习是极为有利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倾听习惯;培养策略
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倾听不仅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素养。学会倾听的学生可以更好地专注于学习思考、尊重他人、和谐交流,从而获取更多有效的信息和知识。可以说,具有倾听技巧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加强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把握课堂教学实际,运用适当的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唤醒他们思维探索欲望,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 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倾听习惯的养成可以更好地改善师生之间思维活动的和谐度,让老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表現和存在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具体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度,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有效的倾听习惯也是尊重教师和学生的重要体现。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对实现学生的换位思考、共同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倾听习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个体性主体尊重意识。在这种环境下,更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观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此外,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可以促使学生更积极地表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更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解题效率也会相应提高,从而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 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倾听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越来越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至关重要,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对上课不感兴趣。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较难集中,如果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就很难做到细心地去倾听,倾听习惯也就很难养成。其次,小学生活泼好动。由于年龄的影响,比较爱动,难以长时间集中于某一事物上,因此,在上课时,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等现象,难以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 培养良好倾听习惯的策略
(一)构建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静心倾听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迫感,降低焦灼和距离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交流和学习。即使在交流中观点有误,他们也不会因为错误而感到懊恼。如果一个人处于紧张的环境中,他就很可能产生错误的心理判断,无法对同学的发言做出正确的判断,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的身上,而不是说的内容上,自然就不能形成正确的倾听方式。而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放松警惕,友好地与其他学生相处。在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很容易抓住重点,实现良好的沟通,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创设趣味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倾听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成功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课堂倾听习惯时,应充分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课堂导入中,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和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卡通形象进行课堂情境创设。
在学习《笔算乘法》时,教师可以用小学生最喜欢看的《蓝猫淘气3000问》动画片进行课堂导入。此动画中涉及了很多数学信息,教师可以利用教科书、动画和电影有机地结合进行情境导入,以其中三位主人公的对话作为本节的导入话题。这三人说的话中都含有十个数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从他们的对话中提出一个关于数学的问题,,这样无形中就构建了一个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还让学生在这一问题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枯燥的数学文字变得生动有趣,唤醒了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兴趣,趣味的课堂导入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倾听教师的知识讲授。
(三)提供平等的发言机会,让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
在学生倾听的过程中时常会产生自己的疑问。许多情况下,学生还没有听清老师提出的问题便急于回答。等到老师确定一名学生回答后,其余的学生就会表现出极不情愿的表情,而不愿意倾听他人的陈述。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为他们提供均等的发言机会,让学生学会倾听和互相尊重,教师要告知学生倾听别人心声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例如,在学习《比例尺》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一个问题细化成多个小知识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问题回答。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校进行实地测量,动手设计比例尺等。这些实际上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要点,将其细化之后,使每个学生都会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而且参与性也会更加高涨,同时还要告知学生在抢答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完题要求再作答,否则视为无效。这样一来,无形之中就会培养了学生耐心倾听他人发言和尊重别人说话的良好素养。
(四)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倾听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需要完美的规章制度来支撑。这就要求教师制定完善的课堂规章制度,以限制学生的行为并规范他们的倾听习惯。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发展期,自我约束能力差,因此,就要规范小学生的行为,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结合学生的特性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鼓励他们在倾听的过程中自觉遵守规则,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发言必须先要举手;当他人在回答问题时,自己必须认真听讲,不能任意中断;如果自己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等其他学生回答完毕后再举手指出。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围绕时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回应。在点名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其他学生的动态。对于持有异议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他们表达意见的机会,对于违纪的学生,老师必须给予他们警示,以更好地制约学生的错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