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如今我国教育行业中小学数学教学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且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的应用数学实验教学方式,此方式不仅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概念,并且还帮助学生充分的掌握数学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且数学实验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作为主要的数学实验器材,同时教师在现阶段的数学实验教学中,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的数学实验,以此来提升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实验;小学数学;应用
一、 引言
数学实验是近几年我国数学教学中全新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基于验证某种猜想,从而获得某种数学结论,并且能够有效地发现某个数学规律进而以此规律来解决某一类数学问题。同时数学实验有教师引导着学生合理的利用实际的学习工具、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等,在特定数学思维模式的情况下,在特殊的实验环境中或者是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来进行数学化的实际操作。具体的流程大致上可以分成:基于探究实验需求产生的实验动机、设定实验目标明确实验的任务、选择实验材料开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形成实验结论。所以,文章就针对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际的应用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二、 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根据我国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来看,开展数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数学实验应当是基于学生学习内在的一个需求,不能为了实验而去实验。要积极地开展适合当前学生个性特征的数学实验活动,同时还需要使学生学习数学时更加具有探究性,充分将学生带到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并且还能突显出学生深度的思考。而且数学实验作为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其中内在的核心价值就是要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形成,以及发现数学规律和总结数学结论的一个重要的过程。
因此,数学实验的主体必然是学生,教师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是领导者也是组织者,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的学生和特点,需要设计不同的实验教學活动。而且相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应当设计难度小、趣味高的数学实验互动。
例如:“神奇的折纸”“有趣的拼塔”等,比如教学在让学生进行折纸的过程中,稍微加深一些难度,让学生准备一张普通的纸,将纸进行对称折,最多能对折几次呢?这个时候学生跟随教师的问题开展动手操作实验,这个时候有的学生就说了,我最多对折了5次,还有学生说:我力气大我对折了6次。教师完全可以将最终的答案告诉学生,一张纸,对其进行对折,最多只能对折到8次,因为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对折到9次。通过这样的数学实验,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三、 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数学实验应用于情景创设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创设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情景教学,并且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强烈的好奇心。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果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善。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怎样才能使得天平保持平衡的一个数学实验,教师在课前事前准备实验器材天平和足够多的发麻和物体,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保持天平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化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而且实验教学活动不仅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
(二)将数学实验应用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
数学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探究性和突破性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就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平行四边形一课时,教师通常情况下会借助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相关的实物图片来引起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知,并且要求学生在纸上自行画出品行四边形,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交流,进而对平时四边形具有更加深入的认知。所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其中也会出现少数不为所动的学生,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了解其自身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进而为学生设立相关的数学实验教学活动,这样便可以很好地带动所有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当然,在数学实验教学活动中,以数学实验作为相关的载体,久而久之,学生的参与程度就会逐渐地提升,从而使得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也会更加的透彻,并且将数学实验教学活动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效地推动小学数学课堂实验教学的发展。
四、 革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对于新课标的改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打造更高的教学效率,保证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就要求教师革新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适合现代社会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开展实验教学,指导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教师要在一旁给予正确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这样不仅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且还能通过实践将知识点记忆得更加牢固。学校要在数学实验上投入适当的资金,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将教学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新颖的教学模式还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性,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 鼓励学生发言,开拓学生思维
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思维模式尚未健全,尤其是像数学这种特别抽象的学科,还特别考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就会导致许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运用数学思维进行解题,加上数学课堂的严肃紧张的气氛,这就让许多学生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去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实验式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学生把教学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多开导一些胆子比较小的学生,提高其心理素质,只有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才能使教学效率最大化,提高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中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才能激起求知的火花。例如,在讲到“图形的特征”时,先让学生们大致了解本章的内容,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即对本章节有何见解,在学生们之间不断地试错,提出,改正,最后得出的答案才能牢固地记忆住,在讨论中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概念,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验中证明这一结论的合理性,更好地拓展学生们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