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提问技能的具体策略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发明的起点是提问,且课堂提问本身就是最为常规的一个课堂教学技巧,有效提问可以切实启迪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优化课堂提问,确保学生在数学课上参与激烈的思维碰撞与问题探究活动,使其能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归纳丰富的解题技巧。文章将从调控问题价值、把控提问时机、促使学生提问三个主方向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技能,确保学生可以全面内化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能优化;策略分析
  客观来讲,由于在短期内按时讲解数学知识一直都是小学数学学科的主任务,所以教师或多或少都忽视了课堂提问,习惯性单向讲解所有的数学知识,而少量的问答活动也是按照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展开的。由于长期缺乏实时沟通,小学数学教师并不能客观判断问题对于学生的启思价值,经常会设计一些无效问题,难以全面调动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对于这一现实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则要重新优化问题内容,调控问题难度,且要把握好提问契机,同时也要尊重课堂意外,利用学生所提出的有效问题组织问题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
  一、 调控问题价值
  组织课堂提问活动的基本关键在于问题的启思价值,而只有内容丰富,且难度适中的问题才能促使小学生积极迁移已有认知经验,使其及时参与问题探究活动。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活动的第一步便是要灵活调控问题价值,客观把握学情起点,由此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状态。
  (一)优化问题结构,展现问题串
  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每个人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都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之中,且从横向角度来看,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存在客观差异,他们都有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可以在提问活动中展现出不同的解题能力。因此,在组织课堂提问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设计层次递进、结构完整的问题串,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其通过问答活动逐步实现思维进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而切实改善小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使其全面内化数学知识。
  就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中关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为了切实调动起小学生的思考意识,使其积极迁移已有认知来推导新的数学公式,笔者就设计了三个问题,即请画出一个长方形,通过切割、移动将长方形改变成三角形的形状,请问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两个完全一致的三角形可以组成什么图形,你能由此确定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请动手测量,推导出计算一个三角形面积大小的通用公式。在这三个问题的启发下,本班学生则可切实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推导公式,积极迁移个人认知经验,认真分析数学新知,从而切实实现有效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提问效果
  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去思考特定问题的解题方法,使其带着认知悬念去听讲、去探究,由此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促使学生全面进行数学思考。实际上,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认知疑问,陷入思维误区,难以理解抽象且理性的数学概念,也会因此丧失学习自信。创设问题情境便是要丰富感性材料,让学生接受问题探究任务,使其自主迁移现有认知经验,能动审题、解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来创设问题情境,及时改善学生的思维状态,使其全面分析、解决数学问题,逐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就如在“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及时创设了问题情境:学校近期设计了一个美化校园的环保计划,每个班级可以选择一个绿化区种树,本班需要在长度为200米的道路上种树,每棵树的间隔距离应该保持在3米左右,请问一共需要购买多少棵树?这个问题情境是通过现实生活资源来提问,可以让学生产生直观认知,促使学生使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去演示植树路线,并由此归纳出植树总长度、树与树的间隔以及种树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使其积极解题。
  (三)改变提问方式,改善提问效益
  常规的提问方式是教师口述,或者是在黑板、多媒体课件中展现问题进行的,而这种固定的提问方式却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思维疲劳,无法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这一现实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则要尝试改变提问方式,比如使用开放式提问、比较式提问、猜测式提问等多种形式来展现数学问题,具体还需根据题目特性灵活选择,由此则可切实优化提问效益,全面启迪学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表达。
  就如在“折线统计图”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本班学生在最近一次数学考试中的分数数据作为统计数据,让学生自主选择统计图,使其积极分析本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同时还要绘制学生个人成绩变化统计图。在这一问题情境下,笔者就采用了启发式提问方式提问:你一共学过哪几种统计图?每一种统计图的统计优势是什么?哪种统计图可以直观体现出班级平均数?哪种统计图可以直观反映某一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变化趋势?如此,本班学生则可在启发式问题下积极思考,全面归纳并迁移统计图知识。
  二、 把控提问时机
  我国古人便十分講究活动时机,最好是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推进某项活动,而课堂提问活动也讲究时机,恰当的提问时机可以对学生起到强大的启思作用,切实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以下三种时机提出问题:
  (一)在学生陷入思维障碍时提问
  思维障碍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认知盲区、知识疑问,而通常情况下,小学生陷入思维障碍的知识点正好便是各个单元的重难点知识,也是实施数学教育的关键之处。其中,数学认知能力发育水平较高的学生陷入思维瓶颈的次数较少,而数学思维水平低下的学生则会多次陷入思维障碍。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敏感捕捉、精确选择,在学生陷入思维误区时提问,且最好是先用一些辅助性、铺垫性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其转变思维方向,全面探究数学概念。
  就如在“分数乘法”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现在购买了360本图书,准备放在三层书架上,第一层的图书数量的1/4是第二层图书数量的1/5,等于下层书籍数量的1/6,请问每一层书架上放了多少本书?这个问题的思维难度较大,大多数学生都无法找准解题思路。对此,笔者就利用简单问题启发学生,即每一层书一共有多少份?每一份的图书数量是否相等?如此,本班学生则可由此确定解题思路:第一层有4份、第二层有5份、第三层有6份,360本书可以被平均分成(4+5+6)份。如此,学生则可利用分数乘法知识解题。


集体土地流转与优化利用格局的双赢探讨
谈如何提高小学低阶段后进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与智力开发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途径探讨
数学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设计的应用
语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
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
谈小学英语游戏激趣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