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策略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文章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上学习评价的意义、学习评价的内容和学习评价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小學数学课堂上学习评价的建议和措施,从而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认识自我,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钻研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学生发展
一、 引言
数学课堂上的学习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学习评价作为学习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学习评价是教师相机诱导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 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总目标中阐述了,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所以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学习评价要以此为根本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化评价目标,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整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结果进行评价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小学数学课堂上要针对不同学生给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对达到目标要求的学生及时对其知识掌握程度给予评价,对尚未达到目标要求的学生可暂时不给明确的评价结果,当他们取得较好成绩时再进行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学习评价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在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的心里承受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评价,做到“因材而评”。
在教学《通分》时,设计了四分之三与五分之四与六分之五进行排列大小的延伸性题目。甲学生是班级中的学困生,学习水平处于能够理解基础知识,但在知识的运用上不能灵活自如,而且内向,做事情缺乏信心。乙是班级中智力水平较高,但好动,学习习惯有待提高的学生,心理承受力强。丙学生是班级中的优秀学生,不仅智力水平较高,而且学习习惯好。按照巴甫洛夫的说法,人的大脑神经系统的耐受性大小,强弱,以及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性是不同的,有的人耐受性高,心理承受力强;而有的人则相反,其心理承受力弱。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的一句评价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外部环境作用于学生大脑神经系统的一个触动点。那么这样的一个延伸性问题,针对三名不同学生的不同回答,老师给出的评价是截然不同的。甲把三个分数,每两个放一起进行了通分,最后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做对了,但是因为逻辑思维混乱排列大小出现了错误。这样的结果属于做题无效,,但老师的评价却是:你能够认真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先通分再比较大小,想法是对的,而且通分的结果也是正确的只是最后大小排列错误了,老师相信你如果给你充分长的时间去研究,你能够对三个分数进行正确的大小排列……乙排列大小结论正确,但是没有阐述思考过程,在老师追问后他只说了先通分再比较。老师的评价是:这个问题你的结论正确,但解决数学问题我们不仅关注结论更要关注过程步骤,而且这道题除了通分后比较大小还有另外的办法,下次你能踏实认真地把过程结果都描述清楚,老师会给你点一个大大的赞。丙完整地回答了三个数的通分结果然后比较大小。老师给予肯定后适时点拨,把问题延伸,“这道题很典型,类似题目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顺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起学生交流讨论的热情,然后在又一次对学生的评价中既解决了问题,又按课前预设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 评价的阶段性反思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学习评价是研究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价值的过程。根据学习评价在数学课堂上发挥作用的不同,将学习评价分为预设性评价;跟踪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预设性评价即在备课中对评价对象的前置性作业完成情况作出鉴定,以便采取和调整相应的措施,使学生对上课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采取预设性评价,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否能够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一学习评价尤为重要,直接影响三角形面积的教学是否顺利有效完成。
跟踪性评价,指在课堂教学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明确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也是小学数学课堂上最重要的评价阶段和评价模式。这一阶段的评价要以描述性评价为主,等级评价为辅助。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结果的呈现,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进步,对不同学生不同能力进行有区别的评价,在学生各自原有的学习水平上评价学生又掌握了哪些知识,获得了哪些能力,得到了哪些锻炼,还有什么潜力,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等等。例如,在质数合数的教学中,让学生列举30以内非零自然数的因数,然后根据各个数的因数个数特点明确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跟踪性评价时要特别关注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质数合数的意义,而且要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对数与代数的继续探索的积极性,从而设计猜数的游戏环节,深入探究该节课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预先预订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二是延迟评价,让学生经过较长时间对新知的巩固,逐步达到学段目标,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给学生提供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达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五、 注意评价用语的使用
许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习惯性的使用评价用语,也会在课下进行评价用语的收集及进行评价用语的练习使用,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丰富起来。而对于教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师生互评、教学评价、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等多种的评价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全面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学会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及优势,全面开发自己,使评价成为学生认清自身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