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评价多元化实践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要: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评价也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环节。评价不仅是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好机会。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开拓创新,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有机结合,为学生多方探求发展路径,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在创新的评价模式中得到有效调动,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评价多元化;实践探究
一、 前言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基础教学之外,也开始注重发展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试卷考试是教师较为广泛应用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模式既单一,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延展教学思路,为学生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案,以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下面我们就针对小学数学评价多元化实践研究展开简单策略分析。
二、 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环节中,普遍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人物是教师,这虽然是最主流的评价形式,但评价主體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对多元化评价的需求。因此,教师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评价多元化,应该摒弃陈旧的评价思路,对评价主体进行拓展,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例如,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发展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不同的主体评价形式。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表现,重点评价学生对数学的感受能力、知识技能的掌握、情感态度、实践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修正学生错误的逻辑思维方向,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以家长为主体的评价中,教师首先应该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指导家长对学生的家庭表现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促使家长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家长评价的引入不仅可以让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无缝对接,也能为学生、家长、教师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家长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在家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明确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提高或下降的原因,对教学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以学生本身为主体的评价中,教师应该重点调动学生参与自我评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的评价习惯,引导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而鼓励学生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激发学生追求进步的进取意识,明确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在以学生互评为主体的评价中,教师必须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发展同桌互评、小组合作评价和整个班级的互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视角,评价的方向也有所不同,学生相互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也能让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显著增强,对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三、 评价内容多元化
在过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内容主要是通过考试,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内容不够多样化,这种内容的评价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微乎其微。小学数学新课标中除了知识技能目标之外,还主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想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多元化,就必须增加更多的评价内容,从多角度入手,既要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也要重视学生合作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多项数学潜能的开发和发展,以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实现满意的评价效果。
教师可以将评价内容规划为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合作情况的评价、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三方面。首先,从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来说,在数学课上,教师除了带领学生掌握每一课的知识点之外,还需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多项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情感等教学内容,所以课堂表现评价也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重点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以及情感态度养成情况,引导学生重视数学知识体系完善的同时,也不忘记对综合能力的提升。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合作情况的评价来说,小组合作探究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数学学习模式,而评价作为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被高度重视。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不断优化合作学习方法,也能从根本上提升合作探究的学习质量。这部分的评价内容,应该主要关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探究积极性、自身能力发挥情况进行评价。例如,在教材《高矮》一课中,为了指导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4~5人为一单位的小组,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生合作交流结束后,教师除了检测学生对高矮比较方法的掌握,应该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使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都不拘泥于单一的范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多项综合素养。从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来说,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代表教学活动的终止,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延伸,作业不仅可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也能通过作业完成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是反馈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评价多元化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对数学作业的布置形式进行革新,为学生布置具有趣味的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降低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抵触心理,引导学生形成全新的作业观,并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进而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发挥多元化评价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实践实效。例如,在教材《整理房间》一课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之后,可以布置一个“整理自己房间”的家庭作业,然后让家长将学生整理前后的房间照片发送给教师,教师通过前后照片对比检测学生的分类整理能力,并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具有趣味的作业形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数学元素,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合理评价,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深度发挥了多元化评价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