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分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马成琼
摘要: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点学科。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缺乏创新元素,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数学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新时代的教学背景,突破陈旧的教学思想限制,积极构建活动化教学模式,用丰富的活动学习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为学生探求多元化的数学发展路径,由此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模式;构建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此模式以小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性格特征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构建开放式、活动化的数学课堂,旨在保护小学生的创造天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动机,培养小学生优异的学习习惯,达到为小学生打下坚实数学基础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们就针对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简单策略探讨。
一、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创设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条件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一直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对学生采取填鸭式教学手段,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缺乏自主的活动化学习行为,导致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不仅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效率。因此,教师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顺利构建活动化教学模式,首先应该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掌握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以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结合数学教材内容,为学生制定人性化的教学计划。教师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也是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师生关系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轻松的活动化学习氛围。教师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数学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不仅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要求,也能够满足学生活动化、互动化的学习需求,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打消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抵触情绪,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为教师顺利实现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
二、 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合理设置活动化学习形式
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构建的,所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是不可或缺的构建条件。因此,教师应该深度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小学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层,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弱的年龄特征,合理设置活动化学习形式,促使该教学模式更人性化,更适用于小学生的实际需求。首先,教师设置的活动学习项目必须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如果脱离生活实际,小学生就很难把活动内容和数学知识联合起来进行学习和理解。其次,教师还应该重视活动学习项目的质量,活动内容一定要积极向上,保证能够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正面效用,杜绝内容低劣的活动内容,以免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活动化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活动”二字,教师一定要明确此模式的核心理念,以激趣为主要目的,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动”起来。
除此之外,教师对于活动化学习形式难度的设置也要精准把握。如果活动学习内容过于复杂烦琐,会带给学生课本知识理解和活动内容理解的双重学习压力,导致活动学习项目不仅无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帮助,甚至大大降低了原本的教学效率。适宜的难度才能发挥活动化教学模式的真正效用,深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理解的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 利用趣味游戏教学,搭建活动化教学模式基础
小学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弱,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态度通常是兴趣使然的,同时兴趣也是教师构建活动化教学模式的基础,是学生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想要提高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实效性,可以利用游戏教学,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活动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游戏不仅是一种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也是活动化教學的主要方式。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游戏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完成活动化教学模式的基础搭建工作,也可以从根本上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也为小学生创造了释放天性的机会,让小学生在吸纳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游戏的快乐,真正实现了教师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材《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老鹰抓小鸡”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充当老鹰的角色,学生扮演鸡妈妈和小鸡,通过老鹰抓取小鸡的游戏过程以及小鸡数量的增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1~5,并且熟练进行加减法运算。游戏教学形式不仅增添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也帮助学生对抽象化的数学概念产生具象化的理解,同时体现了新时代数学课堂张扬学生个性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教师在利用游戏形式实施互动化教学模式的搭建策略时,应该注意游戏形式的安全性和适宜性。教师首先应该排除安全隐患,选择可操作性强的游戏,还应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在学生理解范围之内并且适合游戏教学的游戏,促使活动化教学模式安全与有效兼备。
四、 巧借多媒体工具,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热情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活动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身体动起来,更主要的是要点燃小学生的思维活动热情,对于活动化教学模式来说,思维和感官的活动至关重要。相比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更加容易被富有趣味的教学形式所吸引。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多媒体情境创设不仅可以满足新时代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可以带给学生更多乐趣体验。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情境增强学生的数学情境体验,为学生开启数学课程的大门,调动学生的多重思维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树立初步的数学感知意识,进而显著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