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论三国谋士贾诩的思政引领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陈炜
  摘 要:在《三国演义》历史人物中,谋士贾诩堪称谋略过人,从权善政,在群雄割据的年代中,左右逢源,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东汉末年杰出的谋略家,也馈予后人一节意义深远的思想政治课,他被赞颂为“三国时代一等一的奇才、怪才和鬼才”。
  关键词:《三国演义》;贾诩;谋士
  东汉末年,政党颠覆无常,中原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最终激起了黄巾起义,以致朝野崩离,汉室摇摇欲坠,群雄崛起。此时,在武威姑臧的贾诩崭露头角。据史册记载:贾诩,字文和,出生于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西凉人士,他足智多谋,善识时务,具备较高思想政治悟性。
  一、 投奔曹操前的贾文和
  (一)险中生智,力保性命
  贾诩举孝廉后被朝廷任命为郎官,后因病辞官归家,路上遭遇反叛的氐人,与其同行的数十人皆为氐人所抓。贾诩为脱身,便对他们说:“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其实,贾诩并不是段颎的外孙,生死攸关时,急中生智,狗急跳墙,以求自保罢了,生命安危才是头等大事,至于是否真是段颎的外孙,已暂置之度外。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总不能白白被强盗活埋为上。可见,贾诩身上洋溢着一股西凉匪霸之气,挥洒着临危不惧的过人胆量和勇气,这才称得上真正的猛士悍将,同时善于“说谎”和机警灵敏是谋士们的重要技能之一,贾诩已都具备了。
  (二)审时度势,舍小取大
  汉献帝初平三年,司徒王允用连环计联合吕布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董卓,自然董卓的亲戚和部将死劫难逃。此时,谋士贾诩为求自保,便镇定分析当前形势,直言:“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缚君矣。”力劝:“不若诱集陕人并本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事济,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胜,走亦未迟。”一时间,长安腥风血雨,朝野大乱,尸积满道,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导致东汉末年又一次陷入了混乱的状态。
  最后论功行赏,李傕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坚决不受。于是拜贾诩为尚书典。贾诩颇有自知之明,因自己的一句话,已葬送不计其数无辜的生命,心里确实不是滋味。
  审视客观情况,贾诩镇定自如,审时度势,从权善变,从容镇定,力挽狂澜,化险隘为干戈,无不呈现其独特的谋虑和见解,可见他的胆识和睿智。
  (三)运筹帷幄,专业过硬
  建安三年五月,刘表派荆州军占据安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也,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俗话道:“不听谋士言,吃亏在眼前。”果然不出贾诩所料,张绣兵败,狼狈而归。贾诩再进谏说:“促更追之,更战必胜。”得胜后,张绣百思不得其解,便问其战胜“奥秘”,贾诩说得条条是道。绣乃服。
  “绣乃服”,简单三字深度概括出张绣对贾诩佩服得五体投地,张绣回到营寨,恐怕也得再三打量一番,以确定贾诩是人?是鬼?对战争形势揣摩得透彻见底,对曹操作战计划了如指掌,进而,第二次偷袭曹军成功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曹操此战役甘拜下风,张绣获得意外的惊喜,而这一切都在贾诩的运筹帷幄之中,对贾诩而言,这只是小菜一碟。
  总而言之,这次“曹刘之战”,贾诩的作战谋略尽显《孙子兵法》之妙,尽现“姜太公”之谋,尽露“张良、陈平”之智,体现出谋士的专业技术过硬,他的出色表现关乎战争成败得失,这也正是谋士的专业价值所在。
  二、 投奔曹操后的贾文和
  (一)官渡献策,厚积薄发
  建安五年秋冬之际,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后曹军军粮将尽,情况危急,操便问计于贾诩,贾诩说:“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果然天助曹操也,坚持数月,此时,许攸闻其家属犯法下狱,愤然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后来袁军大败,官渡之战成为一个转折点,自此后曹操逐渐称霸中原。
  贾诩的“四胜论”,对袁、曹双方统帅政治才能进行精确的对比分析,准确精辟,大大坚定了曹军必胜的信心,在官渡之戰中演绎着何等重要的角色。可谓,贾诩善于揣摩人心,思虑周全,判断准确,出谋献策,真是尽显出色战略家的风范,令人钦佩。
  (二)离之而已,四字拨千斤
  建安十六年,以骁将马超、韩遂为首的西凉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为其父报仇。但马超毕竟有勇无谋,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贾诩出双计谋:其一为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其二为“离之而已”。
  “离之而已”,四字拨千斤,此计谋一出,与上司曹操想法一拍即合,两人会意大笑,曹操依计行事,马超与韩遂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再奇兵出击,大败西凉兵团,进而为曹操巩固了中原的政治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贾诩不失时机地凸现自我的价值所在,进而才能在曹操集团内站稳脚跟,不然,必被“炒鱿鱼”。贾诩做到了,将他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能立足于客观形势,高瞻远瞩,料敌决胜于运筹之中,适当的建言献策,真不愧是曹操帐下的“五大谋士之一”。
  (三)深谋远虑,谏君毋战
  曹操破荆州,欲乘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大败而归。
  从此事中,我们体会到贾诩的谋略和智慧并重,他擅于洞察当前形势,胸怀远见的眼光,高瞻远瞩。当时反对曹操和曹丕东征的人为数不多,贾诩就是其中一个,历史是最好证明其谋略正确与否的标准,赤壁之战,曹操华容道狼狈而归;东征战东吴,曹丕亦惨败而返,这就是活生生的论据。后人赋予贾诩为“奇才、怪才和鬼才”,可见并不为过,事实胜于雄辩,难怪陈寿在《三国志》中将其和荀攸一起评论道:“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