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的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陈长健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也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师生互动形式。为了加强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认识,以期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水平,希望能为以后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借鉴。从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现状分析和已有策略、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策略
  一、 引言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也越来越重视“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搭建师生间沟通的桥梁,能够显著提高课堂的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寻找更高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二、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对于提问也愈加地重视,期望与学生有效沟通并获得反馈,其中不乏正确且有效的提问,但也存在着许多杂而不精的情况,提问不得要领。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说明了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一)提问频繁且随意,问题缺乏针对性,抓不住重点
  数学课堂,一般来说会比较沉闷,所以一些教师为了活跃气氛或是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会以问题来贯穿课堂。这些问题有些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也有不少是根据上课内容临时制定的。临时起意的提问,虽然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会加剧学生的紧张感,而且缺乏针对性与科学性,与课堂内容联系不够密切,不能紧贴教学重点,得不到有效反馈。
  (二)问题无新意,缺乏创新性
  一些教师在课前并不能认真的钻研教材,准备不够充分,问题的类型同化性较为普遍,提出来的问题缺乏新意。由于没有吃透教材内容,所以问题的质量也达不到标准,并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甚至可能使学生感到无聊或者厌倦。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多是以记忆性的问题为主,少有评价和创造性的问题,虽然记忆性问题有其优点,简单易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大量同质化的问题并不能对学生的思考能力产生促进作用,相反会阻碍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忽视学情,不能控制提问难度
  以“学”定教是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老生常谈的话题。这里的学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学内容,如教材等。对于教材,一般教师都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但对于学生的情况,一些教师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去了解,首先是作业情况,现在教师的负担较重,因而不少教师都将检查作业的任务交给了家长,教师批改的作业,基本上都是经过家长指导的,所以学生的错误并不能明确地显示出来,不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其次,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的错误判断会误导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难度便会难以掌握,因为误以为之前讲授的知识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所提的问题便会超出一些学生的能力水平,造成课堂反馈没有效率,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四)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强调发挥课堂中教师主导以及学生主体作用,但在实际课堂中,一些教师并不能够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存在着专制型的教师一言堂,例如,有些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为了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不拖延教学进程,一般都会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自然就会忽略其他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教师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抛出问题后就开始找人来回答,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有,在一些教师主导的课堂中,主动提问的学生特别少,这也是目前我国的课堂中十分普遍的现象,部分教师不喜欢被别人打乱自己的教学程序,所以往往会忽略这部分学生,或是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并没有给予积极有效的反馈,得不到认真且积极的评价后,对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的新思考
  (一)问题要有层次性,针对性
  不同的学生,,其身心发展、认知水平以及知识基础,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可一概而论。所以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兼顾到各类学生,既有能让成绩不太理想,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回答,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又有进一步深入,能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的拓展性的题目。同时,教师也需要顾及问题的针对性,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这样不仅既能够提升成绩较落后的学生的自信心,也能让接受能力更强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内容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创设问题。①春节马上到了,有四位小朋友要到你家玩,你想将8颗糖平分给四位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几块糖呢?②妈妈给了你10元钱,要你到小卖铺买洗衣粉,一袋洗衣粉6元钱,你给老板10元,那么他应该找给你多少钱?③马上就要放假了,你要请你的好朋友到商店买冰激凌吃,每个冰激凌3元,那么买两个冰激凌多少钱?④家里总共有6个梨子,你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人一个,那么还剩多少个?⑤你生日的时候妈妈为你做了你最喜欢的菜,有鱼、鸡、虾、蔬菜、茄子、黄瓜几道菜,你能算一下妈妈一共给你做了几道菜吗?将这些生活化的问题经过改编引入到数学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们知道日常生活中處处都有数学。
  (二)问题要具备科学性且不失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注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不应该是随意的,而应该是有计划性的,问题应该在课前提前设计好。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师也要有一定的判断,所设计的问题,需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课程要求,要具备科学性,当然问题虽然要科学,但不能过于枯燥,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课堂效果才能更好。因此,对于问题的制定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课堂的效果。小学数学课本上选编的知识点,都伴着有趣的数学典故和故事,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知识、人性化情感,运用故事来激发学生兴趣,或借用故事喻义,达到愉快学习的目的,实施愉快教学。例如:在教学“十以内的加减法”时,我编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猴赶着8头牛上山吃草,走了一会走累了他骑上了一头牛,又数了数,前面4头,后面3头。唉!数来数去就7头牛,小猴吓哭了,还有一头牛到哪里去了呢?请同学们帮忙找回来可以吗?学生听完,都笑起来了,小猴太粗心,他自己还骑了一头牛呢,没加进去。这样同学们再来解答类似的问题就不会犯小猴的错误了。那么我在解答“同学们排队做操,小红的左边有十个人,右边有五个人,一共有多少人?”这种题目时,小学生就很容易答对这个问题了。


谈如何提高小学低阶段后进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与智力开发
英语口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
关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思考
数学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英语课堂问答策略的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设计的应用
语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拓展角度的问题
利用多媒体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
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
谈小学英语游戏激趣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