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金卓
  摘 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一位好的老师贵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善思、善用。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也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如何运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授四年级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教学;阅读方法;应用
  “‘统编本’语文教材是专治少读书、不读书的。”由此可知阅读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方面的重要地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值得探讨的。
  一、 钻研“部编版”教材在阅读方面的要求
  “部编版”教材在课文阅读方面进行了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统计与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发现在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中,注重对阅读方法的培养,尤其强调在贯穿人文主题的情况下,对学生语文要素的培养。这样不仅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而且也不会忽略语文的人文性。另外,每个单元在阅读方面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第六单元,要求学生学会用批注。所谓批注,就是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理解课文。如何批注呢?统编版教材将这一要求贯穿整个单元的课文中,在《牛与鹅》中详细标注了批注,有质疑的批注、有疑问的批注,还有受启发的批注。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与《陀螺》中反而没有批注,这就要求教师详细讲解《牛与鹅》,引导学生认识批注,并会应用批注。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另外两篇课文中学以致用。
  由此可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授人以渔。
  二、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要求:学生可以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过程,一定要注意教授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具体要怎么做?部编版教材给出了明确的提示。
  (一)围绕课后题来探讨
  研究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你会发现每一篇课文的课后题都有具体的阅读问题,简而言之,需要围绕课后问题来探讨。
  部编版教材十分注重课后题的设计,每道课后题都是一种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例如,在四年级教材《盘古开天地》中,课后第一题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盘古的形象。”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做呢?笔者总结四个字“读”“画”“标”“说”。
  读——让学生边读边想想画面,通过默读方式。
  画——让学生边读边用笔画出来,做好标记。
  标——让学生用着重符号标出盘古开天地艰辛的词语,通过词语来领会人物的形象。
  说——让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沟通自己想象的画面。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步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学另一段,进一步掌握边读边想象方法。
  在《一颗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提升快速阅读的能力,笔者采取以读带讲的方式,来提升孩子的概括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植入小组合作,让学生填写表格,小组合作交流看法,进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能力。为了把语言能力贯穿到课堂中,在教学环节,为了让学生理解第五粒豆给小女孩带来的希望与生命的曙光,引导学生对第五粒豌豆说话。让他们通过读和演融进一个豌豆的角色。“小豌豆,你看到这生病的孩子,你心里想什么?”“小女孩,你想对小豌豆说什么?”
  总而言之,把课后题融入课堂教学,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二)落实年段目标,抓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中年段学生阅读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由此可知,中年级是学词的关键期,要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取重点文段的关键词,用多种方法学会理解词语。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关键年级,在教学过程学词很重要,提取文段中的关键词,多方法学会理解词语。
  例如,如何理解词语,像近反义词法、解字法、组词法、比喻揭示法等,在《麻雀》一文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扎煞”,我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想象老麻雀落地后,面对危险时,它的羽毛的样子,学生一下子联想到羽毛会竖立起来。在《盘古开天地》中,如何理解混沌?可以用解字法,让学生解释混沌,他们会说混浊、混乱,进而引导学生明白混沌的本意。
  除了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具体句子或段落中应用,这就要观察(用心看)、体验(表演动作)、思考(为什么这样说)、表达(语言交流)、沉淀(写)、体会(感情)、想象。例如,《爬山虎的脚》段落中出现了爬、拉、合拢、张开等动词。在教学中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感悟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茂盛生命力——边读边做动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表演动作,并融入朗读中。
  通过日积月累,学生自然而然会培养出理解词语、句子、段落乃至文章的能力。
  三、 鼓励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钱梦龙说过:“所谓教的艺术,就是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艺术。”这种艺术就是教师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善于思考、乐于表达,在这个过程还需要教师实时修正学生错误的观点。具体怎么做呢?
  我有幸观看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教学过程。
  我们学校的黎老师在教授《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中,展现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学习。
  在课前交流中,黎老师:“同学们,听说我们班有很多小书迷,课余看了很多书。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在歷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人物,为当时社会作出了贡献,留下了许多为人称赞的故事,你了解过哪些历史人物故事呢?他们大概讲了什么?”通过课外阅读这一问题,鼓励学生思考。
  在导入环节,直接讲授西门是他的姓(复姓),豹是他的名,注意豹字左边部分难写,撇较多,间隔要相匀,教授学生具体文学常识与字的写法。还普及这个故事出自汉代褚少孙补写的《史记》。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