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有效路径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李惠梅
摘 要:作为基础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高中语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学功底,提高思辨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分析了人文精神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仅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精神,渗透途径,问题,重要作用
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
对于人类而言,人文精神是内在精神力量的一种。高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其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相符合,有利于促进其健康成长。而语文这一学科,是培养人文精神重要的途径之一,由于民族文化依托于语文承载,这门学科不仅包含了我国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承载了华夏民族五千来的人文精神。从现阶段来看,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较为匮乏,令人担忧,人文精神的培养显得刻不容缓,不管是对个人日后的发展,还是我国未来的走向而言,均具有积极意义。
二、 分析现阶段人文精神培养状况
虽然目前语文课程标准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但是,目前考试决定终身的背景,致使学生依旧按照提问和答题方式学习,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仍按照常规教学方式开展,并未更新。到目前为止,依然采取教师讲解的主要教学方式,而且大部分按照课本照搬照抄,未拓宽学生眼界,教学方式及教学思维过于单一。有些人认为语文教学现状如下:不注重学生个性,学生才情被掩盖,智慧受限,教育缺乏新意,学生精神未得到重视,创新受到局限,梦想被掩盖。这些已经发展成为高中语文需要被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缺失人文教育
现阶段,高考被视为高中人才培养检验的主要标准,同时也是检验其实效性的标杆,其充分展现了应试教育的思想及理念。所以,高中语文教学方案的制订及开展以高考大纲为中心,其对学生记忆能力全面考核和掌握,并了解其理解能力,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其限制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并未关注人文精神的深入。高中语文教育开展期间,应不断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水平,深入优化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不断完善。因为传统教学模式及传统理念的作用,有些高中语文教学并未从本质上意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未做到与时俱进,而且在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方面存在一定不足,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只注重成绩的观念。教师课堂讲解过程中,过于注重考试,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不断做题的方式提升考试成绩,并未关注经典文学的体会及品位。
(二)高中語文教学思想陈旧
新课改的实施,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其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建立新的教学目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与思想。这句要求高中教师不断更新自身思维,主动学习,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全面渗入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期间,改变自身主导位置,将学生视为中心,将其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出来,以便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与此同时,传递人文精神至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结合人文素质,最终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优秀、合格的四有新人。但是,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并未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未有效结合人文精神与语文教学,依然采取教师详细讲解,学生被动听课方式,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受到限制,无法从本质上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三)未合理安排课程
语文教学在高中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占据主导地位。尽管语文学科占比较大,但是,有些教师在安排课程过程中,依然将课堂学习时间分为两部分,分别是课堂练习和课堂学习。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期间,过于注重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能力及赏析文章能力,但是并未重视观察力、创造力及思维能力,致使教学活动脱离现实生活,与社会发展相偏离。
三、 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的措施
高中语文是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字的工具,高中语文教学是使学生获得语文学习能力、提升汉语言文化修养的工具。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也要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下,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值此新课改时机,笔者对在新课改环境下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进行简单的阐述,希望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
(一)提高教师自身感染力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这个职业最真实的概括。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遵循职业道德,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还需要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进行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是从模仿开始,逐渐走向自我创新的一个过程。他们的模仿对象,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用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当中。再通过自己的创新,将知识进行升华,用知识去改变社会。通过模仿教师的行为,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再将其应用在社会发展当中,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为此,教师要从自身入手,不断地提高自我素养和知识能力,以此来影响学生,对他们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和更深层次的传递。
(二)构建课外阅读体系,丰富和完善人文精神素材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还需要重视课外阅读的力量。通过构建和完善课外阅读体系,来提升学生的能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是经过教育专家和学者层层筛选出来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其人文精神的提升也有显著的效果。但是仅仅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课本内容进行延伸,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探索。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四大名著以及《浪潮之巅》等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使他们不断地扩展自己的阅读视野。课外阅读以后,可以组织阅读交流会,就阅读后的感悟及心得进行分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阅读理解的能力,还可以就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进行提升。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体系的建立,可以从整体上提高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