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策略之我见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蒋忠义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71期
摘 要:音乐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营养剂,应该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始末,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初中音乐课堂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途径,但是并没有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同时其教学内容并不能成功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一直处于低效率的状态。据此,我们应该改变现状,为学生带来更新颖的内容与方式,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教学实践
虽然所有的学科都可以看作为一门艺术,但是音乐却真的是个极具艺术性的学科了。只是可惜,因为中高考制度的限制,让音乐教学难以发挥作用,,因为除了对于专业生而言,音乐大多不会受到重视。可是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逐渐成了我们教育的重点。所以,我们应提升对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让学生不仅能够学好文化知识,还能获得更多的兴趣爱好,进而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一、 进行音乐基础教学,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我们音乐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排除障碍。只有将学生的学习障碍充分排除之后,学生才能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够从学习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初中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许多音乐障碍,有的学生不知道面对乐谱应该怎样歌唱,有的学生不善于面对大家进行歌唱,还有的学生乐感较差,唱歌跑调。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帮助学生一一解决,使学生从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对于不识乐谱的学生来说,这种情况比较普遍,还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教导,让学生能够逐渐掌握简谱的歌唱,认识基本的音符。对于学生音准的训练,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学习吹口琴的方式对学生加以训练,增加学生的音准度。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根据乐谱进行歌唱,还能够学会运用乐器将歌曲演奏出来;对于不善于面对观众进行歌唱的学生来说,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性格比较害羞、腼腆,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这类学生多加鼓励,使学生能够在歌唱时获得满足感。教师可以当学生唱完之后夸奖学生、表扬学生,以此方式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起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大胆起来;对于乐感较差,唱歌跑调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进行呼吸训练的方式,调整学生唱歌时的呼吸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唱歌时充分调动自己的气息。并且对于这类学生,还要让学生每天跟随歌曲原声进行练习,使学生逐渐找准乐感。当我们将学生学习音乐的障碍一一排除之后,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也就更高了,能够从音乐学习中充分获得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的唱功有所提升。学生也会主动了解有关音乐的知识。
二、 合理创设情境教学,有效吸引学生注意
情境教学的教学历史由来已久,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在改进,形成了一套有效教学体系。教师采用情境教学能够突破以往教学中因为技术限制而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的现象,改善教学现状,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贴近歌曲的情感,感知歌曲的意境,并能在融入自己的理解后,成功唱出来,打动人心。但是,有的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时,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对情境理解不深,选用情境不合理,无法发挥情境教学的积极作用等,制约了课堂的高效发展。因此,音乐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时,要尽量避免出现这些问题,通过情境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时,笔者就为学生用多媒体播放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画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动画视频了解了梁祝的爱情悲剧,体会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及封建礼教不近人情的残酷。接着,笔者为学生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想象曲子中所描述的梁祝“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样,笔者通过情境教学,就调动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让学生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让学生感受了人间的宝贵真情。
三、 多元化的模式激发,提升学生音乐兴趣
音乐鉴赏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中为了娱乐的“听音乐”,其中还涵盖了文化的意味。所以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指导学习。即使在数学、语文的课堂中教师也会尽最大的可能选取不同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何况是本来就体现艺术欣赏的音乐,要使得学生发自内心地去聆听,去感受一段音乐的意味,那首先就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与兴趣点。
其实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不在少数,但几节课之后可能对“音乐课”感兴趣的说不定就没有多少了。因此,教师不能以学生不爱学习为由就放弃了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相比于其他文化课,其实音乐是更容易学出“花样”的。在初中学生当中,不乏学过乐器、舞蹈的学生,即使算不得专业,但教师依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展现自己来调动课堂气氛,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在每节课选取几个对乐器感兴趣学生的进行入门指导。例如,在学习《独特的民族风》时,我们就可以选择钢琴,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教学,让学生尝试不同风格、不同曲调的音乐。这种在理论课的基础上添加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 借助多重有效手段,直观情境深化感知
现代信息技术凭借自身形真情切的独特优势,日益走进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视野,其不仅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感知。鉴于此,作为初中音乐教師,我们可以积极探索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效整合的途径与方法,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或生动形象的视频来创设直观情境,以此在刺激学生多重感官,深化学生理解感知的基础上,与优秀作品所展现的艺术情境产生共鸣。
例如,在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课堂教学之时,笔者向学生播放了歌手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并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能听出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作品吗?”学生答道:“蒙古族!”笔者继续说道:“没错,提到‘蒙古’,我相信大多数同学在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随后,笔者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向学生呈现了蒙古草原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接下来,笔者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蒙古风光的纪录片,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而且不时地对其中的美景发出了连连的赞叹声。如此,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情境,不仅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学生体会到了草原的形象美和意境美,而且还使学生产生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与追求。